中醫飲食護理的特點
飲食是人體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是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也是人體氣血津液的來源。正如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所說:“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又指出:“夫在身所以多疾此皆由……飲食不節故也。”說明注意飲食營養對保持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指出不注意飲食衛生和飲食不節是多種疾病發生的直接原因。要求:“食能以時、味不重珍,衣不熱”和“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只有這樣才能身無災,保持健康。
中醫治療歷來重視食療,《內經》中強調:“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素問·五常政大論》中又說:“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說明藥物配合飲食治療,既可減少“毒藥”對人體的損害,又能補精益之,從而提高治療效果。要求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要在用藥除去大部分疾病后,隨即用飲食調養正氣,祛盡余邪,否則一味用藥治療,必損人體正氣。
飲食雖能維護人體的生長發育,但如果飲食失宜,飽饑無常也可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濟生方·宿食門》中說的:“善攝生者,謹于和調,一飲一食,使入胃中,隨消隨化,則無滯留之患;若稟受怯弱,饑飽失時,或過餐五味,魚腥乳酪,強食生冷瓜果菜,停蓄胃脘,遂結宿滯,輕則吞酸嘔惡,胸滿噎噫,或泄或痢;久則積聚,結為癥瘕,面黃贏瘦,此皆宿食不消而主病焉。”說明了飲食不節,或過食生冷瓜果菜,或肥甘厚味無度,或暴飲暴食等均可導致疾病發生。當然也可因偏食或攝入不良而致病的。
鑒于飲食時對人體生命活動和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病人康復有這樣重要的作用,護理上應遵循中醫理論體系,做好飲食調護。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