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1.飲食有節。《內經》說,“飲食有節”,“勿使過之,傷其正也”。如果“暴飲暴食”,會使胃過度擴張,并加重胃的消化功能的負擔,“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有個《蠢子醫》說,“縱然適口莫亂食,只食八分便已足”,“貪圖口福”則往往招疾!養生避忌》說,“善養生者,先饑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這種“少食多餐”,食之七八分的方法,目前也還沿用于潰瘍病、腸胃炎等病人,更適于老人和脾胃功能薄弱者。《壽世保元》中說:“大饑不大食”,“荒年餓季,飽食即死,是驗也”。這就要求適胃而食,保護胃氣。
2.飲食衛生。《金匱要略》中指出:“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肉中有珠點者不可食”!吨T病源候論》說,“凡諸肉脯,若為久故茅屋屋漏所濕則有大毒,不可食”,也有提出“宿食不得食”,要求很嚴格。飲食不潔,可以中毒,這在《諸病源候論》中也有記載:“凡人往往因飲食,勿然困悶,少時致甚,乃致死者,名曰飲食中毒!薄镑凈~(河豚)及腹內子有大毒,不可食,食之往往致死”,“蕈菌……或有毒者,人食遇此毒,多致死甚速,不致死者,尤能令煩悶、吐、利良久始醒”。指明了常見的食物中毒現象。對于“餿腐陳敗”變質或經蟲蝎、蒼蠅、毒塵污染的食品有毒,應棄而不用。
華佗談飲食后的衛生:“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自不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又云“飽食即臥,乃生百病”。也有認為“食畢當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種種說法,是希望飯后作適宜的活動以幫助消化,如果“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則會“夭壽”。
3.飲食不宜偏嗜。
飲食不宜過寒過熱:《靈樞·師傳篇》云:“飲食者,熱勿灼灼,寒勿滄滄”,《金匱要略》說:“服食節其冷熱,……不遺形體有衰!边^熱易灼傷食道,助長內熱,增劇血癥,目前已知過熱食物,是引起食道癌的原因之一。過進冷食,易損“胃氣”,《外科正宗》說:“生冷傷脾,硬物難化”,婦女嗜食生冷,還常是引起痛經和月經不調的原因之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