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提醒:冷靜思考3分鐘,可避免過激行為
心理學家提醒:冷靜思考3分鐘,可避免過激行為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成熟的心態,絕大多數的從眾心理和過激行為都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新聞晚報報道,心理學專家提醒,多數可能發生從眾心理和過激行為的人往往內心比較空虛,情緒無處得到發泄。每個人要盡可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和平靜的心態,在過激行為前學會先思考3分鐘,自我控制情緒,心智才能更成熟。
孩子一不開心就哭、就鬧,因為孩子的心態是即刻的滿足感。18歲以后,心理應趨于成熟、穩定,但有些人雖然年齡已經超過30歲、40歲,心理卻未成熟。這種實際年齡超過心理年齡的情況非常普遍。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謝斌教授告訴記者,過激行為表現為遇到重大社會事件或心理刺激后,容易失去自我,出現過于激動、言語夸張、想出風頭的行動,有的甚至像演員一樣當眾表演。而更多的從眾行為、過激行為的人往往還是內心極度空虛的,以此來寄托發泄內心情感,通過過激行為填補內心空虛。與此相反,生活相對充實、事業忙碌的人,平時沒有更多空余時間,鮮有從眾現象。
謝斌教授建議,首先,個人要特別充實精神生活,遇事保持冷靜的頭腦和平靜的心態。平時加強各類知識的學習,盡可能讓自己早一點完全成熟起來;而大學生在面對各種重大事件前,應盡可能做到冷靜思考,多考慮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要光憑著一股激情,盲目沖動。
遇事前,先冷靜地思考3分鐘,等自己的情緒有所好轉后,再決定到底應如何做,可能就會有和原先過激行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不至于太極端。也只有經過自己的仔細思考,才會有自己的觀點和成熟想法,不至于人云亦云!笆裁词虑閼撟觥,或者“什么事情不應該做”,心里都要有一把衡量“標尺”。
中醫五絕網收集整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