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銀針茶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李白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詩)。這是唐代兩位大詩人對洞庭君山的抒情詩章。“玉鏡嵌君山,銀盤托青螺”確是壯景奇觀。君山和君山名茶,歷來結下不解之緣,清代萬年諄有詩云:“試把雀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山色。”
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死于九嶷山下,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奔喪,船到洞庭被風浪打翻,湖上飄來七十二只青螺,把她們托起聚成君山。愛妃南望茫茫湖水,扶竹痛哭,血淚染竹成斑,后人稱為湘妃竹。“斑竹一枝千滴淚”,成了后世愛情忠貞的象征。因為她們是君妃,故把這里定名為君山。膾炙人口的柳毅傳書的故事,也發生在君山。這里有柳毅井,井水烹茶釀酒,清香芬芳。還有龍涎井、飛來鐘和用秦始皇的御璽蓋的“封山”?>接寫笮∑呤澹扛鏨椒宥加幸桓雒鄭扛鏨椒宥加幸煬捌婀郟扛鼉骯塾侄加幸歡斡琶藍墓適隆?
君山所在的岳陽市,古稱岳州。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中有關于湖茶的記述。清代江縣《瀟湘聽雨錄》記載:“湘中產茶,不一其地。……而洞庭君山之毛尖,當推第一,雖與銀鍼雀舌諸品校,未見高下,但所產不多,不足供四方爾。”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記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很少。“清代黃本驥《湖南方物志》全面記述了湖南產茶的概況,作者在記述岳州茶時,除引用《岳陽風土記》、《瀟湘聽雨錄》、《隨園食單》外,又引用《湖南省志》”巴陵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歲以充貢“。莊晚芳《中國名茶》一書中說:《紅樓夢》中的“老君眉茶”就是君山銀針。
《巴陵縣志》云:“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谷雨前,知縣邀山僧采一旗一槍,白毛茸然,俗呼白毛茶。”曾燠詩云:“一旗一槍此時采,煎入瓷甌湘水毛。”這里說的白毛茶和《瀟湘聽雨錄》中說的毛尖,就是君山毛尖。同治十一年《巴陵縣志》引清代吳敏樹《湖山客談》記述:“貢尖下有貢兜,隨辦者炒成,色黑而無白毫,價率千六百,粗五十止,其實佳茶也。”可見君山茶有“貢尖”、“貢兜”之分,把茶葉采回來進行揀尖,分開芽頭稱尖茶,白毛茸然,用作納貢,又稱貢尖。余稱貢兜,質量也不差。君山銀針可能就是“貢尖”或由“貢尖”演變而來。50年代初期制君山銀針就是采用揀尖精選芽頭。因此,君山銀針始于清代之說,較為可信。
徐珂《夢湘囈語》中,記述了文人墨客品茗論茶,說茶滋味以“輕清為佳”,太淡太濃都不好,“故君山為貴”。又說“東坡云,茶欲其白,琦嘗飲君山茶矣,則茶之至白者也。君山廟有茶樹十余棵,當發芽時,岳州守派員監守之,防有人盜之也,歲以進貢,郊天時用之,以其葉上沖也……”文中東坡即北宋東坡居士——蘇軾,由此可見君山產茶始于唐宋年間。
君山為湖南省洞庭湖中一個小島,位于岳陽城西15公里處。島上土壤肥沃,多砂質壤土,年平均溫度16~17℃,年平均降水量1340毫米。3~9月間相對濕度約80%,春夏季湖水蒸發,云霧彌漫,島上竹木叢生,生態環境適宜種茶。
君山銀針采摘開始于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從茶樹上揀采芽頭。為防止擦傷芽頭和茸毛,盛茶籃內襯有白布。芽頭要求長25~30毫米,寬3~4毫米,芽蒂長約2毫米,肥碩重實,一芽頭包含三、四個已分化卻未展開的葉片。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開口芽不采、凍傷芽不采、蟲傷芽不采、瘦弱芽不采、過長過短芽不采,即所謂君山銀針的“九不采”。
君山銀針制造特別精細而又別具一格,分殺青、攤涼、初烘、初包、復烘、攤涼、復包、足火八道工序。歷時三晝夜,長達70多小時之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