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茶
江南多茶。山岡上、小路邊到處都是茶樹。陽春三月,煙雨迷蒙,正值采茶的最佳時景,眾多采茶姑娘踏著清晨的雨露,挎著別致的竹籃,似輕盈的蝴蝶穿梭于茶林之間。面對此時此景,仿佛一縷淡淡的茶香撲鼻而來。
第一個嗅到這縷茶香的應該是神龍氏,人稱“茶圣”的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早在神農時期,茶及其藥用價值已被發現,并由藥用逐漸演變成日常生活飲品。
把茶大量移入詩中,使茶酒在詩中并駕齊驅的是白居易。白嗜茶,《唐才子傳》說他“茶鐺酒杓不相離”,白喜歡邊品茶邊吟詩:“閑吟工部新來句,渴飲毗陵遠到茶”。白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詩人,對茶與激發詩興的作用他說的很實在:“起嘗一碗茗,行讀一行書”;“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這些是說茶助文思,茶助詩興,以茶醒腦。反過來,吟著詩,品茶也更有味道。
詩仙李白也是一個評茶行家。相傳,他常獨坐安徽敬亭山飲茶作詩,曾經寫下這樣一首詩:“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散芳津,采服澗肌骨。從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廖廖數語,把茶葉的生長環境、藥用功用、制作方法描繪得淋漓盡致。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歐陽修也是一位嗜茶愛茶之人,他沉宦四十年,上下往返,竄斥流離。晚年他作詩自述,欲借詠茶感嘆世路之崎嶇,卻也透露了他仍不失早年革新政治之志。當然,這里更直接的是述說了他一生飲茶的癖好,至老亦未有衰減。
蘇軾嗜茶成性。他認為晚上辦事要喝茶:“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栗宜宵征”;創作詩文要喝茶:“皓色生甌面,堪稱雪見差;東坡調詩腹,今夜睡應休”;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罷巾冠快晚涼,睡余齒頰帶茶香”。由于長期的貶謫生活,使他足跡遍及各地,為他品嘗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機會。其中:“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是杭州所產的“白云茶”;“千金買斷顧渚春,借民越人降日注”是湖州產的“顧渚紫筍茶”;“未辦報群青玉案,建溪新餅截云腴”是“月兔茶”;“浮石已士霜后水,焦坑閑試雨前茶”是“焦坑茶”。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寫詩近萬首,內容涉及茶的就有近二百首。并且他還諳熟茶的烹飲之道,他總是以自己動手烹茶為樂事,一再在詩中自述:“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名泉不負吾兒意,一掬丁坑手自煎”,“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前”。
袁枚也是品茗高手,他最喜歡家鄉的龍井,每次品到其他茶,都愛和龍井作比較,如他這樣評陽羨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 味較龍井略濃”,對洞庭君山茶,他說:“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 采掇最少。”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以一幅墨竹圖而家喻戶曉,他也是一個愛茶者,茶是他創作的伴侶,“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他的一首“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 一壺新茗泡松蘿”,得到了不知多少文人的共鳴。
曹雪芹也是個品茶好手,他善于把自己的詩情與茶意相融合,在《紅樓夢》中,有不少關于茶的妙句, 如寫夏夜的:“倦鄉佳人幽夢長, 金籠鸚鵡喚茶湯 ”;寫秋夜的:“ 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寫冬夜的:“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魯迅先生對飲茶也頗有研究,曾寫作《喝茶》一文,無情地剖析著那些無病呻吟的文人們。題雖為《喝茶》,而其茶卻別有一番滋味,魯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種追求真實自然的“粗茶淡飯”, 而決不是斤斤于百般細膩的所謂“工夫”。而這種“茶味”,恰恰是茶飲在最高層次的體驗:崇尚自然和質樸。魯迅筆下的茶,是一種茶外之茶。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