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是醫生,他知茶愛茶第 2 頁
②古代茶學家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謨,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宋代著名書法家。官至端明殿學士,慶歷年間(1041-1048)為福建轉運使。他是北宋著名貢茶——小龍團的創始人,并精于品茗、鑒茶,也是一位嗜茶如命的茶博士。據說蔡襄揮亳作書必以茶為伴。對這樣一位十分喜愛茶葉,尤其是對福建茶業有過重要貢獻的朝廷命官,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古代的茶學家。
蔡襄的《茶錄》以記述茶事為基礎,分上下兩篇。上篇茶證:“論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候湯、 盞、點茶”;下篇器論:“論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茶錄》最早記述制作小龍團參入香料的情況,提出了品評茶葉色、香、味的內容,介紹了品飲茶葉的方法。是繼唐代陸羽《茶經》之后最有影響的茶書。
③蘇東坡茶墨結緣傳美談:
蘇軾(公元1037-1101年),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一位品茶、烹茶、種茶樣樣都內行的大詩人,創作出許多千古茶詩、詞。然有關他的故事也被傳為美談。有一天,蘇東坡、司馬光等一批墨人騷客斗茶取樂,蘇東坡的白茶取勝,免不了樂滋滋的。當時茶湯尚白。司馬光便有意難為他,笑著說: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君何以同時愛此二物?”
蘇東坡想了想,從容回答說:
“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為然否?”
司馬光問得妙,蘇東坡答得巧,眾皆稱善。此事傳為千古美談。
④朱熹的茶詩:
朱熹(1130-1200年),宋代著名理學家,婺源(今江西)人,也是一位嗜茶愛茶之人。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興建武夷精舍,授徒講學,聚友著述,斗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論道,他寫的《詠武夷茶》、《茶灶》、《茶坂》等詩后,使武夷茶名聲大振。據說,朱熹在寓居武夷山時,親自攜簍去茶園采茶,并引之為樂事。
有詩云:
攜贏北嶺西,采擷供名飲。
一啜夜心寒,羝跌謝蠹影。
題名為《茶坂》
此外朱熹的《詠武夷茶》也一直流傳至今。
其詩曰:
武夷高處是蓬萊,采取靈芽于自栽。
地僻芳菲鎮長在,谷寒彩蝶未全來。
紅裳似欲留人醉,錦幛何妨為客開。
咀罷醒心何處所,近山重疊翠成堆。
陸羽鑒水
茶圣不僅在茶的歷史、生產和鑒賞上有獨特的功夫,而且,對于烹茶用水也十分講究,對水的品鑒十分精到。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中記述了鑒水的一段故事。
唐代宗時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維揚(就是今天的揚州)與相逢。李季卿一向傾慕,很高興,便說: “陸君善于品茶,天下聞名,這里的揚子江南零水又特別好,二妙相遇,千載難逢”。因而命令軍士執瓶操舟,到江中去取南零水。趁軍士取水的時間,把各種品茶器具一一放置停頓。不一會,水送到了。用杓在水面一揚說:“這水倒是揚子江水,但不是南零段的,好象是臨岸之水”。軍士說:“我乘舟深入南零,有許多人看見,不敢虛報”。陸羽一言不發,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杓一看,說:“這才是南零水”。軍士大驚,急忙認罪說:“我自南零取水回來,到岸邊時由于船身晃蕩,把水晃出了半瓶,害怕不夠用,便用岸邊之水加滿,不想處士之鑒如此神明。”李季卿與來賓數十人都十分驚奇鑒水之技,便向討教各種水的優劣,并用筆一一記了下來。
清照角茶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詩詞清麗婉約,飽含著豐富的情感。他的丈夫趙明誠,是個金石學家,兩人情意甚篤,相敬如賓。趙明誠去世后,留下了一部《金石錄》著作的“后序”是李清照所作。在“后序”中對丈夫生前的事跡和兩人以茶助興共同學習的往事作了動人的回顧。其中的一件生活趣事,描寫得極為傳神:
“每獲一書,即同共校勘,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夫婦治學嚴謹,博聞強記,青燈黃卷之中,孜孜以求,相互激勵,一杯清茶,成了他們辛勤為學的見證,一杯清茶,為的一生平添了一段清奇的風韻。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