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五遲緣于腎精虧虛
小兒五遲緣于腎精虧虛
正常情況下,小兒在6個月時能獨坐片刻,8個月會爬,在9個月左右能站立,10個月可扶走,12個月時能獨立行走,一出生即有頭發,出生后4~6個月乳牙萌出,1歲時能說出簡單的生活用語,2歲后能簡單的交談,5歲后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意思。
中醫認為,小兒如果在2~3歲時還不能站立、行走,則為立遲、行遲;初生無發或少發,隨年齡增長仍稀疏難長則為發遲;12個月尚未出牙以及此后牙齒萌出過慢則為齒遲;1~2歲還不會說話則為語遲。此為小兒發育遲緩的“五遲”。
腎主骨,腎不足則骨不充,可出現立遲、行遲;齒為骨之余,若腎精不足,可見牙齒出遲;發為血之余、腎之苗,若腎氣不充,血虛失養,可見發遲或發稀而枯;言為心聲,腦為髓海,若心氣不足,腎精不充,髓海不足,則見語言遲緩、智力不聰。由此可見腎臟在生長發育中的重要性。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