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捏積治病多
捏積療法是中醫兒科應用于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內病外治的特殊療法。在北京地區北京中醫醫院兒科所采用的捏積療法是已故著名老中醫馮全福老先生的家傳手法,已有百年以上歷史,其特點是:內病外治,藥少力專,操作簡便,實用性強。
現代捏積療法主要用在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貧血、佝僂病、厭食癥等的治療,也有用于治療急、慢性痢疾,遺尿癥,神經官能癥,高血壓的。兒科應用捏積療法主要適應癥:因飲食不節和病后失調造成的脾胃功能失調,小兒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厭食嘔吐,腹脹疼痛,煩躁多啼,口臭流涎,大便酸臭或下痢清谷,有時發燒,或者頭大頸細,發干成縷,腹內痞塊等癥。
給小兒捏積的具體手法為:患兒伏臥在床,脫去上衣,露出整個背部,應力求臥平臥正。術者兩手半握拳,二食指抵于脊骨之上(督脈之處),兩拇指垂直,自尾骨端的長強穴沿督脈向上捏拿至大椎穴,共捏6次,第4次時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后在兩腎俞穴按摩2~3下即可。為了配合捏積療法,于捏拿的第4天清晨,口服消積散以助其效,藥量根據病情而定,第5天貼化痞膏于臍部。
捏積療法對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效果比較理想,但實質解決了哪些問題,一直尚未明確。北京中醫醫院經過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表明:
1.捏積療法能改善吸收功能,促進小兒生長,增加體重。據觀察,病兒經施術后體重可增加522克,90%以上超過正常生長速度。
2.捏積療法有活躍造血機能之功效。根據對血色素的測定,反映出每100亳升血平均增1.12克。
3.捏積療法有改善營養不良患兒低蛋白血癥作用。輕度營養不良患兒血清蛋白在捏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總蛋白都有所提高。
4.血清胃泌素是消化功能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對血清胃泌素分泌情況的實驗研究證實,捏積療法治療后可使患兒胃泌素分泌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消化功能隨之恢復到正常水平。
5.對尿淀粉酶的測試表明,捏積療法有調節機體酶活力的功效,改善病兒消化功能障礙。
現代捏積療法主要用在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貧血、佝僂病、厭食癥等的治療,也有用于治療急、慢性痢疾,遺尿癥,神經官能癥,高血壓的。兒科應用捏積療法主要適應癥:因飲食不節和病后失調造成的脾胃功能失調,小兒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厭食嘔吐,腹脹疼痛,煩躁多啼,口臭流涎,大便酸臭或下痢清谷,有時發燒,或者頭大頸細,發干成縷,腹內痞塊等癥。
給小兒捏積的具體手法為:患兒伏臥在床,脫去上衣,露出整個背部,應力求臥平臥正。術者兩手半握拳,二食指抵于脊骨之上(督脈之處),兩拇指垂直,自尾骨端的長強穴沿督脈向上捏拿至大椎穴,共捏6次,第4次時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后在兩腎俞穴按摩2~3下即可。為了配合捏積療法,于捏拿的第4天清晨,口服消積散以助其效,藥量根據病情而定,第5天貼化痞膏于臍部。
捏積療法對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效果比較理想,但實質解決了哪些問題,一直尚未明確。北京中醫醫院經過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表明:
1.捏積療法能改善吸收功能,促進小兒生長,增加體重。據觀察,病兒經施術后體重可增加522克,90%以上超過正常生長速度。
2.捏積療法有活躍造血機能之功效。根據對血色素的測定,反映出每100亳升血平均增1.12克。
3.捏積療法有改善營養不良患兒低蛋白血癥作用。輕度營養不良患兒血清蛋白在捏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總蛋白都有所提高。
4.血清胃泌素是消化功能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對血清胃泌素分泌情況的實驗研究證實,捏積療法治療后可使患兒胃泌素分泌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消化功能隨之恢復到正常水平。
5.對尿淀粉酶的測試表明,捏積療法有調節機體酶活力的功效,改善病兒消化功能障礙。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