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川崎癥
日本川崎富教授于1961年首度報告一病例,在皮膚、結膜、口腔、頸部淋巴腺等部位出現病變,故稱之為黏膜皮膚淋巴腺癥候群 (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之后漸漸有很多病例報告,現在醫師都稱之為川崎病。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了?赡苁悄撤N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應造成全身各器官之血管發炎。至于感染的病原體還不清楚。人和人間是否會傳染還不確定。
流行病:
兒童和成人都可能發生,但好發于五歲以下的幼童,在2歲以下占約50%,4歲以下約占80%。男女比率為1.5比1。季節分布不明顯。
癥狀和診斷:
急性期: 出現以下癥狀時為此病的急性期,大概是由發病開始后約10天。通常是以突然高燒開始,接著陸續出現皮膚疹等癥狀。癥狀包括主要的和次要的癥狀,這些癥狀不是同時出現,也不會按一定順序來出現。
主要癥狀是指底下六點,主要癥狀也是診斷的依據:
1.持續高燒5天以上,有時可長達2到3星期。
2.兩眼球的結膜充血,但無分泌物。
3.頸部淋巴腺腫大,通常大于1.5公分。
4.口腔黏膜發炎: 嘴唇發紅轉為干燥裂開出血、草莓舌、咽喉發紅。
5.軀干出現皮膚疹:身體可能出現各種不同形態的紅疹。
6.手掌、腳掌的變化:初期手掌、腳掌發紅、腫脹,在約十天后在由指端趾端開始脫皮。(脫皮為亞急性期的開始)
次要的癥狀:在急性期可能合并其他次要的癥狀包括:
腹瀉、嘔吐、腹痛、 咳嗽、流鼻涕、急性關節炎、無菌性腦膜炎、 膽囊水腫、無菌性膿尿、以前接種卡介苗處出現紅腫等。
手指、腳趾、肛門周圍開始脫皮,即進入亞急性期 ,約發病十天后 (11-21天) 。在此期發燒、口腔黏膜、皮膚疹、淋巴腺等急性期變化漸漸消失。
進入亞急性期后,雖然急性癥狀消失了,但仍然要持續警覺追艒,因為還是有可能發生心臟血管病變。追艒3個月如果仍沒有心臟血管病變出現,一年后再追艒一次。如果有心臟血管病變,則必須追艒至心臟血管病變完全恢復為止。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了?赡苁悄撤N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應造成全身各器官之血管發炎。至于感染的病原體還不清楚。人和人間是否會傳染還不確定。
流行病:
兒童和成人都可能發生,但好發于五歲以下的幼童,在2歲以下占約50%,4歲以下約占80%。男女比率為1.5比1。季節分布不明顯。
癥狀和診斷:
急性期: 出現以下癥狀時為此病的急性期,大概是由發病開始后約10天。通常是以突然高燒開始,接著陸續出現皮膚疹等癥狀。癥狀包括主要的和次要的癥狀,這些癥狀不是同時出現,也不會按一定順序來出現。
主要癥狀是指底下六點,主要癥狀也是診斷的依據:
1.持續高燒5天以上,有時可長達2到3星期。
2.兩眼球的結膜充血,但無分泌物。
3.頸部淋巴腺腫大,通常大于1.5公分。
4.口腔黏膜發炎: 嘴唇發紅轉為干燥裂開出血、草莓舌、咽喉發紅。
5.軀干出現皮膚疹:身體可能出現各種不同形態的紅疹。
6.手掌、腳掌的變化:初期手掌、腳掌發紅、腫脹,在約十天后在由指端趾端開始脫皮。(脫皮為亞急性期的開始)
次要的癥狀:在急性期可能合并其他次要的癥狀包括:
腹瀉、嘔吐、腹痛、 咳嗽、流鼻涕、急性關節炎、無菌性腦膜炎、 膽囊水腫、無菌性膿尿、以前接種卡介苗處出現紅腫等。
手指、腳趾、肛門周圍開始脫皮,即進入亞急性期 ,約發病十天后 (11-21天) 。在此期發燒、口腔黏膜、皮膚疹、淋巴腺等急性期變化漸漸消失。
進入亞急性期后,雖然急性癥狀消失了,但仍然要持續警覺追艒,因為還是有可能發生心臟血管病變。追艒3個月如果仍沒有心臟血管病變出現,一年后再追艒一次。如果有心臟血管病變,則必須追艒至心臟血管病變完全恢復為止。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