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川崎病是怎樣一種病?
前不久《參考消息》轉載報道,香港伊麗莎白醫院發表的統計顯示,過去的5年內,香港兒童罹患川崎病的數量達570多例,其發病率高出歐美國家10倍以上。對小兒川崎病,很多人(包括許多醫務人員)都不熟悉。那么,川崎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病呢?
川崎病,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先生最早發現的,故命名為川崎病,亦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患者年齡一般不超過5歲,1~3歲的嬰幼兒為高發年齡,四季均可發病,夏季尤為多見。
該病發病有六大特點:
1.高熱,常為不規則或弛張熱,可高達40℃以上,一般持續1~3周,高熱時伴煩躁不安或嗜睡;
2.兩眼球結膜充血,熱退時消散;
3.頸淋巴結腫大,亦可伴枕后及耳后淋巴結腫大;
4.口腔和咽部粘膜出現彌漫性充血,口唇漸紅、干裂或糜爛,見楊梅樣舌;
5.軀干出現多形性紅斑或猩紅熱樣皮疹,瘙癢,但無皰疹及結痂;
6.手足呈硬性水腫,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恢復期出現特征性指、趾大片狀脫皮,常見于甲床皮膚交界處。本病還常出現心肌損害,發生心肌炎或心臟冠狀動脈病變,引起心肌缺血,甚至誘發心肌梗死,造成死亡。
川崎病與兒童各種出疹樣疾病如麻疹、風疹、猩紅熱及淋巴結炎、風濕病有相似之處,應注意加以鑒別。專家指出,如果發現兒童持續發熱超過5天,并出現手腳紅腫、出疹及雙眼出血等癥狀,就應考慮本病。
川崎病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西藥中抗生素對本癥治療大多無效。
中醫根據其病特征歸屬于溫毒范疇,宜用清熱解毒、清營涼血之劑,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參、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竹葉、僵蠶)。若高熱傷陰,可加麥冬、石斛、花粉、沙參等養陰生津。后期若有心肌損害,宜用生脈散加丹參、黃芪等治之。
川崎病,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先生最早發現的,故命名為川崎病,亦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患者年齡一般不超過5歲,1~3歲的嬰幼兒為高發年齡,四季均可發病,夏季尤為多見。
該病發病有六大特點:
1.高熱,常為不規則或弛張熱,可高達40℃以上,一般持續1~3周,高熱時伴煩躁不安或嗜睡;
2.兩眼球結膜充血,熱退時消散;
3.頸淋巴結腫大,亦可伴枕后及耳后淋巴結腫大;
4.口腔和咽部粘膜出現彌漫性充血,口唇漸紅、干裂或糜爛,見楊梅樣舌;
5.軀干出現多形性紅斑或猩紅熱樣皮疹,瘙癢,但無皰疹及結痂;
6.手足呈硬性水腫,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恢復期出現特征性指、趾大片狀脫皮,常見于甲床皮膚交界處。本病還常出現心肌損害,發生心肌炎或心臟冠狀動脈病變,引起心肌缺血,甚至誘發心肌梗死,造成死亡。
川崎病與兒童各種出疹樣疾病如麻疹、風疹、猩紅熱及淋巴結炎、風濕病有相似之處,應注意加以鑒別。專家指出,如果發現兒童持續發熱超過5天,并出現手腳紅腫、出疹及雙眼出血等癥狀,就應考慮本病。
川崎病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西藥中抗生素對本癥治療大多無效。
中醫根據其病特征歸屬于溫毒范疇,宜用清熱解毒、清營涼血之劑,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參、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竹葉、僵蠶)。若高熱傷陰,可加麥冬、石斛、花粉、沙參等養陰生津。后期若有心肌損害,宜用生脈散加丹參、黃芪等治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