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和荷蘭父母的三個對比
馬克先生給中國媽媽一個建議:想讓寶寶成為最棒的人,營養至關重要
馬克先生既是荷蘭某公司的亞太地區總監,也是一位嬰兒奶粉專家,也是兩個可愛孩子的父親。因為他長得很高大,當他跟他兩個可愛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看上去總會很有空間距離,所以,他常常跪在孩子中間輕輕地跟他們說話,看得出,他的孩子很依戀他。
由于馬克先生的這些特殊身份,跟他的談話變得很有趣,他既會對奶粉滔滔不絕,又對孩子成長表現出極大熱情。
由于工作關系,馬克一家去過很多國家,也在很多國家生活過。我們很擔心這對幼小的孩子會有影響,但他認為——環境變化,可以鍛煉孩子的適應能力,也讓孩子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
馬克發現,全家隨他工作的變動雖然是一種被動的遷移,但結果是孩子們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孩子雖然年齡很小,但是也能感受到,這對他們的成長無疑是一種幫助,現在,孩子會說三種語言:荷蘭語、漢語、英語。現在他們在這兒學習說漢語,學唱中文歌曲,得到很多樂趣。至于大家所說的不利一面,可能是指孩子對環境的不適應,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心理問題。但我始終認為,父母的愛和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可以讓他們感到快樂。而且換個環境生活,對鍛煉他們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馬克先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聽說馬上還要榮升為第三個寶寶的父親,應該是一位經驗爸爸了,當我問起這位奶粉專家孩子成長什么最重要?時,他竟說——對孩子來說,母乳喂養最重要。我始終認為,營養的好壞決定著寶寶的生長發育。他認為,母乳作為最好的營養來源,有著神奇的作用,是任何物質所不能替代的。他的兩個寶寶都是從喝母乳開始的。在荷蘭,孩子前6個月必須喝母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國家給了媽媽足夠的假期,去完成母乳喂養的使命。可是在中國,寶寶兩個月的時候,有的媽媽就要上班了,有的寶寶就吃不到母乳,即便媽媽上班途中回家喂奶,但達不到按需哺乳的要求,這對寶寶是不公平的。
競爭激烈,父母工作繁忙,但是——給孩子的時間不能少
在中國的工作環境中生活,競爭非常激烈,如果稍一松懈可能就會退步,不得不把大多數時間花費在工作上,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雖然孩子主要由媽媽照看,而且對于妻子照看孩子的能力也完全信任,但是,馬克每次回到家,一定會盡心充當大朋友的角色,陪孩子們玩。所以孩子也每天盼他下班,他們把我當成了好朋友顯然,他有些得意,如果孩子少了父愛,接觸不到來自父親的思維方式,將來會有問題的。只要孩子有要求,他會盡量滿足他們,孩子們知道爸爸會給予更圓滿的答復。
交流,其實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了——父母需要知道,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快樂
孩子從出生時,就與大人有了交流,而到2歲,孩子才開始使用語言。父母會感覺到在這種不斷的交流中,跟孩子的感情越來越深,感情的積累也一天比一天多。現在他們一門心思想的是怎樣玩,怎樣高興,而跟他們在一起時,我想的也是怎樣讓他們快樂。只要空下來,馬克就會陪孩子玩。晚上給孩子講故事,陪他們閱讀,節假日帶孩子出去旅游,去吃他們喜歡吃的東西。
馬克眼里:中國媽媽和荷蘭媽媽的不同做法
對比一:
在荷蘭,孩子都是跟父母長大的,受父母的教育。
在中國,很多孩子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
馬克:孩子還是由父母帶好,因為老人一般會比較溺愛孩子,不利于孩子性格形成。
對比二:
荷蘭的爸爸媽媽,會讓孩子由自己的喜好決定某件事情,父母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執行。
中國的爸爸媽媽,常常為孩子設計人生藍圖,孩子的興趣愛好占據次位。
馬克:我的孩子喜歡運動,我就多帶他參與各種適合他的運動,不讓他去學唱歌,學畫畫。可是,看到中國學生的優秀之處,也是很令人很羨慕的。
對比三:
荷蘭媽媽希望寶寶成為一個健康寶寶。
中國媽媽更重視孩子的智力,希望自己孩子比別的寶寶聰明。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