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出來的腹瀉
所謂饑餓性腹瀉,是指小兒由于進食太少,較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以致腸功能紊亂而出現的腹瀉。多因喂養不當或疾病需忌口所致。小兒因患某種疾病后需要忌口,當疾病得以緩解或已治愈,忌口應及時解除。而有些家長往往任意擴大忌口范圍,有的則不恰當地延長忌口時間,生怕恢復正常飲食會使原有疾病復發,結果使小兒較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反射性地刺激腸壁,使腺體分泌增加,腸道蠕動增強,于是便出現了腹瀉。
小兒饑餓性腹瀉的臨床特點是:排便次數頻繁,但量少,多呈黃綠色松散便或棕色粘液便,但無惡臭,大便中主要成分為腸道分泌物,患兒常伴有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發育遲緩等。
由于饑餓性腹瀉與消化不良性腹瀉的一些癥狀類似,故容易誤診。而兩者的內在病因卻完全不同,治療方法相反,故必須特別引起注意。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病兒排便前多表現不安、啼哭、面色蒼白,似有腹痛,并能聽到腸鳴者,便后安靜,但食欲較差。饑餓性腹瀉的患兒排便前后都不哭鬧,食欲也好,吃后往往不到一兩個小時就又哭鬧尋食。
小兒饑餓性腹瀉的治療不應操之過急,特別是合并營養不良及多種維生素缺乏癥者,其消化力弱,突然增加很多飲食,容易產生不適癥狀。
小兒饑餓性腹瀉的臨床特點是:排便次數頻繁,但量少,多呈黃綠色松散便或棕色粘液便,但無惡臭,大便中主要成分為腸道分泌物,患兒常伴有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發育遲緩等。
由于饑餓性腹瀉與消化不良性腹瀉的一些癥狀類似,故容易誤診。而兩者的內在病因卻完全不同,治療方法相反,故必須特別引起注意。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病兒排便前多表現不安、啼哭、面色蒼白,似有腹痛,并能聽到腸鳴者,便后安靜,但食欲較差。饑餓性腹瀉的患兒排便前后都不哭鬧,食欲也好,吃后往往不到一兩個小時就又哭鬧尋食。
小兒饑餓性腹瀉的治療不應操之過急,特別是合并營養不良及多種維生素缺乏癥者,其消化力弱,突然增加很多飲食,容易產生不適癥狀。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