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太胖并不好
長期以來,人們有一種誤解:總以為孩子胖胖的就是健康。因而,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吃得好些、吃得胖些。特別是隨著家庭經濟收入的增加,經常買糕點和巧克力給孩子吃,或讓孩子含糖塊、喝糖水、吃糖粥,簡直把孩子泡在糖罐里。結果孩子胖得臉蛋兒掩沒了鼻尖,家長還認為是盡了責任,感到光榮。事實上并非如此,孩子太胖了并不好,起碼有下面幾點害處:
第一,孩子太胖,對發育不利。肥胖的嬰兒比正常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要晚一些,而且容易患扁平足、髖內翻及膝外翻或內翻等。肥胖的兒童常常伴有動作笨拙、氣促、易疲倦等現象,結果越胖越不愛活動,越不愛活動身體就越胖,造成惡性循環。有的肥胖孩子還因體態特殊,受到小伙伴的譏笑,而在心理上精神上發生異常,如不合群、性格孤癖等等。
第二,孩子太胖,容易罹患某些疾病。有人觀察證明,肥胖的孩子易患呼吸道感染。若長期肥胖,還可導致糖尿并血清胰島素水平增高,以及血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增高。據國外文獻報道,肥胖兒童或肥胖青少年,早在10~20歲時就可有高血壓病存在。我們還發現,在10~13歲肥胖兒童中,19.7%有舒張壓增高。
第三,孩子太胖,還是成年以后發胖的基礎。許多成年肥胖者,追根求源,往往在孩童時期就是個小胖子。據統計,10~13歲時就肥胖的兒童,31歲以后女性88%、男性86%仍然肥胖;而原來體重正常的兒童,成年后肥胖者女性只占42%、男性僅18%。有人曾對近2,000名兒童隨訪了30~40年,從中發現:在兒童時期的肥胖者,成年后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比正常體重的人明顯增高。這些數字都是在大量、細致的調查統計的基礎上得來的,因而帶有普遍意義。
由此可見,胖娃娃決不能與健康劃等號。這并不是說不要注意孩子的營養,而是要防止營養過度,導致肥胖。為些,家長應注意了解孩子的體重情況,及時調整孩子的飲食,并指導兒童進行鍛煉。嬰幼兒時期的體重與成年人不同,有其特定階段的生理改變。我國正常小兒出生時體重平均值為3,200克(女)~3,300克(男)一般出生后2~3日可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下降幅度占出生時體重的3~9%,最多不越過10%,7~12天左右即可恢復。此后,月平均增長600~800克,到7~12月平均增長400~450克。因此,周歲時應為出生時體重的3倍或稍多,2周歲時應為出生時體重的4倍。2周歲以后,體重增加更慢,年平均增加約2公斤,可用簡單公式推算:年齡x2+8(公斤)。根據上述辦法,就可以推算出正常小兒體重的平均值。如果您的孩子與同年齡、同性別小兒體重平均值比較,體重若超過20~25%,即為肥胖,就應該高度重視了。
第一,孩子太胖,對發育不利。肥胖的嬰兒比正常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要晚一些,而且容易患扁平足、髖內翻及膝外翻或內翻等。肥胖的兒童常常伴有動作笨拙、氣促、易疲倦等現象,結果越胖越不愛活動,越不愛活動身體就越胖,造成惡性循環。有的肥胖孩子還因體態特殊,受到小伙伴的譏笑,而在心理上精神上發生異常,如不合群、性格孤癖等等。
第二,孩子太胖,容易罹患某些疾病。有人觀察證明,肥胖的孩子易患呼吸道感染。若長期肥胖,還可導致糖尿并血清胰島素水平增高,以及血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增高。據國外文獻報道,肥胖兒童或肥胖青少年,早在10~20歲時就可有高血壓病存在。我們還發現,在10~13歲肥胖兒童中,19.7%有舒張壓增高。
第三,孩子太胖,還是成年以后發胖的基礎。許多成年肥胖者,追根求源,往往在孩童時期就是個小胖子。據統計,10~13歲時就肥胖的兒童,31歲以后女性88%、男性86%仍然肥胖;而原來體重正常的兒童,成年后肥胖者女性只占42%、男性僅18%。有人曾對近2,000名兒童隨訪了30~40年,從中發現:在兒童時期的肥胖者,成年后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比正常體重的人明顯增高。這些數字都是在大量、細致的調查統計的基礎上得來的,因而帶有普遍意義。
由此可見,胖娃娃決不能與健康劃等號。這并不是說不要注意孩子的營養,而是要防止營養過度,導致肥胖。為些,家長應注意了解孩子的體重情況,及時調整孩子的飲食,并指導兒童進行鍛煉。嬰幼兒時期的體重與成年人不同,有其特定階段的生理改變。我國正常小兒出生時體重平均值為3,200克(女)~3,300克(男)一般出生后2~3日可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下降幅度占出生時體重的3~9%,最多不越過10%,7~12天左右即可恢復。此后,月平均增長600~800克,到7~12月平均增長400~450克。因此,周歲時應為出生時體重的3倍或稍多,2周歲時應為出生時體重的4倍。2周歲以后,體重增加更慢,年平均增加約2公斤,可用簡單公式推算:年齡x2+8(公斤)。根據上述辦法,就可以推算出正常小兒體重的平均值。如果您的孩子與同年齡、同性別小兒體重平均值比較,體重若超過20~25%,即為肥胖,就應該高度重視了。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