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中醫調理
小兒厭食多見于2~5歲,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甚至拒食或進食后食物停滯在胃腸道不能消化,而出現腹脹飽滿、腹痛、嘔吐,大便腥臭或稀或干。長期厭食可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或極度衰弱而形體干枯消瘦,頭發稀疏,精神疲憊,腹部脹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飲食異常(吃土、煤渣等),影響了小兒的生長發育。
中醫對小兒厭食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捏積療法、針灸療法、中藥療法及保健食物療法。
捏積療法:是古老、有效,群眾樂于接受的療法,方法簡單。每日在小兒背部沿脊柱用雙手指橫在背部,同時以兩手拇指與食指合作,自下而上地將皮膚肌肉捏起交替而上直至頸部,施行推、提、按等手法。反復三五次,皮膚稍紅即可。一般6天一個療程。第3天吃些消導藥,如化食丸、捏積散。捏完一個療程在臍部貼化痞膏,可收到良好效果。針灸療法:是通過針、灸手法治療予以恢復腸功能,均需在針灸醫生親自施術治療下進行。家長不宜自己動手。
保健食物療法:應用具有治療作用的食品制作的保健食物,當前專門的小兒保健營養藥物尚不完善,有待于進一步發掘。
中藥療法:對于小兒厭食,家長可選用常用的助消化、理脾胃的小兒中成藥及一些單方單藥,常用的有:一捻金、保赤萬應散、小兒香橘丸、小兒化食丸、啟脾丸、小兒健脾丸等。這些常用中成藥,家長可以選用。如果病情較重或兼有別的疾病,則必須到醫院請醫生檢查,爭取及早得到正確治療。
中醫對小兒厭食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捏積療法、針灸療法、中藥療法及保健食物療法。
捏積療法:是古老、有效,群眾樂于接受的療法,方法簡單。每日在小兒背部沿脊柱用雙手指橫在背部,同時以兩手拇指與食指合作,自下而上地將皮膚肌肉捏起交替而上直至頸部,施行推、提、按等手法。反復三五次,皮膚稍紅即可。一般6天一個療程。第3天吃些消導藥,如化食丸、捏積散。捏完一個療程在臍部貼化痞膏,可收到良好效果。針灸療法:是通過針、灸手法治療予以恢復腸功能,均需在針灸醫生親自施術治療下進行。家長不宜自己動手。
保健食物療法:應用具有治療作用的食品制作的保健食物,當前專門的小兒保健營養藥物尚不完善,有待于進一步發掘。
中藥療法:對于小兒厭食,家長可選用常用的助消化、理脾胃的小兒中成藥及一些單方單藥,常用的有:一捻金、保赤萬應散、小兒香橘丸、小兒化食丸、啟脾丸、小兒健脾丸等。這些常用中成藥,家長可以選用。如果病情較重或兼有別的疾病,則必須到醫院請醫生檢查,爭取及早得到正確治療。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