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鵝口瘡
鵝口瘡,俗稱雪口,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屬霉菌)感染所致。粘膜上出現乳白色的小點或融合成片,頗似奶塊,白膜覆蓋在口膠粘膜上,不易擦去。
有的家長喜歡用未經消毒的布給新生兒擦洗口腔,以為這是清潔口腔好方法,其實這是錯誤的,它會把細菌帶入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容易擦傷,引起口腔粘膜破損,發炎,患鵝口瘡。
本病特點是在頰粘膜、齒齦、舌、上腭及咽等部位發生,嚴重者在懸雍垂(俗稱小舌頭)及扁桃體上,有小白點或白膜,甚至覆蓋食道粘膜。常引起胃口不好、惡心、嘔吐等不適。多見于新生兒以及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等患兒。
患鵝口瘡后,可用2%碳酸氫鈉清潔口腔,再用1%龍膽紫(紫藥水)涂于患部,每天2-3次,輕者數天后便會自愈。或用制霉菌素,每次10萬單位,加水1-2毫升,涂患處,每天3-4次。亦可口服制霉菌素,每次5-10萬單位,每天3次。
孩子所用的奶具等用開水煮沸消毒,注意口腔衛生,千萬不能用布擦洗孩子的口腔。父母護理孩子時必須用肥皂洗凈雙手,若母乳喂養,喂奶前媽媽要洗手和擦凈乳頭。如患有鵝掌風、腳癬等,特別是鵝掌風,不要直接接觸新生兒。
有的家長喜歡用未經消毒的布給新生兒擦洗口腔,以為這是清潔口腔好方法,其實這是錯誤的,它會把細菌帶入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容易擦傷,引起口腔粘膜破損,發炎,患鵝口瘡。
本病特點是在頰粘膜、齒齦、舌、上腭及咽等部位發生,嚴重者在懸雍垂(俗稱小舌頭)及扁桃體上,有小白點或白膜,甚至覆蓋食道粘膜。常引起胃口不好、惡心、嘔吐等不適。多見于新生兒以及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等患兒。
患鵝口瘡后,可用2%碳酸氫鈉清潔口腔,再用1%龍膽紫(紫藥水)涂于患部,每天2-3次,輕者數天后便會自愈。或用制霉菌素,每次10萬單位,加水1-2毫升,涂患處,每天3-4次。亦可口服制霉菌素,每次5-10萬單位,每天3次。
孩子所用的奶具等用開水煮沸消毒,注意口腔衛生,千萬不能用布擦洗孩子的口腔。父母護理孩子時必須用肥皂洗凈雙手,若母乳喂養,喂奶前媽媽要洗手和擦凈乳頭。如患有鵝掌風、腳癬等,特別是鵝掌風,不要直接接觸新生兒。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