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治療之廣汗法與八法
銀屑病治療之廣汗法與八法
清代醫家程鐘齡在《醫學心悟》之《程鐘齡醫門八法》開篇引子中說:“論病之源,以內傷外感四字括之……治病之方,汗、和、下、消、吐、清、溫、補八法盡之。”方劑歸類以八法,而臨證治法何止八類,正如程氏所說“八法之中,百法備焉”。程氏接著說:“病變雖多,而法歸于一。”臨床癥狀百出,是疲于應對,還是執簡馭繁,需心有定見,在紛繁的癥中提煉出“法歸于一”的“一”來。對于“其在皮者”的銀屑病,筆者認為汗便是這個“一”。此與尋常所言八法中汗法以發汗為主有天壤之別,筆者名之曰“廣汗法”。
程鐘齡言“蓋一法之中,八法備焉”,廣汗法即以正汗出為目標,蘊含了八法。只有這樣去理解“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經旨才會與銀屑病的治療相吻合。理解了銀屑病可以“發汗”治療只能算第一步;明白了銀屑病可以“得汗而解”而并非一味發汗便又進了一步;到通曉了銀屑病最終的治療都要經過“正汗出”的驗證,銀屑病的治療才能進入“病變雖多,而法歸于一”的自由之境。
細細研讀《程鐘齡醫門八法》正文之前的這段引子,我們便明白了其后之《論汗法》雖圍繞發汗來談,實則只為歸類敘述方便而已,后世拓展的所謂“不表之表、不汗之汗”的廣義汗法,其義早已囊括在這段短短的引文中。
八法中的汗法并非只是直接發汗
程氏所論八法現多以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的順序來描述,其意為發汗、催吐、攻下、和解、溫熱、清涼、消導和滋補,表面上看是要分別敘述各法的直接作用,實則不然。比如《論汗法》中不僅指明了“汗者,散也……汗而發之”的最簡單、直接的發汗法,還討論了當汗不汗、不當汗而汗的情況,及當汗不可汗而又必須汗解時如何使用汗法,特別要注意的是還提出了“發”的反面“斂”的一些情況。“斂”和“發”從文字上看是相反的,但從恢復人體正常的秩序、恢復正汗的角度來看,此兩者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即得正汗而解,都是通過汗袪除表邪治療表證的方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濕疹]慢性濕疹驗方 07-23 [凍瘡]冬病夏治防凍瘡 07-21 [膿皰瘡]夏季當心膿皰瘡 05-24 [帶狀皰疹]火針治帶狀皰疹神經痛 04-20 [凍瘡][圖文]凍瘡是怎么形成的? 03-09 [凍瘡][圖文]凍瘡怎么治 凍瘡的治療方法 03-09 [帶狀皰疹]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疼痛之脈案 03-02 [帶狀皰疹]病毒性帶狀皰疹 03-02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后遺癥的外用治療… 02-28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的癥狀及后遺癥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