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血壓,一般收縮壓在140mmHg以下,舒張壓90mmHg以下。當收縮壓≥140mmHg ,舒張壓≥90mmHg稱高血壓。西醫認為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那么,中醫是如何來認識高血壓的呢?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多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 一、眩暈。中醫認為眩暈屬肝所主,如《黃帝內經》就說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眩是指眼花或者眼前發黑,暈則指自我感覺旋轉,兩者合并則為眩暈。中醫診斷疾病除了辨病,還要辨證。辨病則相對簡單:頭暈、視物旋轉,則可以診斷為眩暈。但是,辨證則更為重要。眩暈型的高血壓病,中醫認為屬虛實兩端。虛者多是氣、血、精不足;實者多有風、火、痰、瘀。 二、頭痛。頭痛要辨清是外感頭痛還是內傷頭痛。高血壓病的頭痛多起病緩慢,疼痛輕微,故多屬內傷頭痛為主。其次,頭痛還要辨清性質。結合高血壓病特點,頭痛的性質有這幾類:脹痛多屬于肝陽上亢,刺痛且痛有定處的多屬于瘀血,頭痛重如裹的多屬于痰濕,隱痛或空痛的多屬虛證。 分型上多認為有以下幾種證型: 1、肝陽上亢證:表現為頭暈、耳鳴、頭目脹痛、煩躁易怒、口苦、失眠多夢,而且遇勞煩郁怒而加重; 2、痰濕中阻證:表現為頭暈、頭重,伴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 3、瘀血阻竅證:表現為頭暈、頭痛,且痛處固定,伴有失眠、健忘、心慌、耳鳴、耳聾; 4、氣血虧虛證:表現為頭暈、活動之后加重、勞累即發、神疲、自汗、倦怠懶言; 5、腎精不足證:表現為頭暈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健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