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 + 醫療”熱火朝天的當下,一向神秘的中醫也不甘端坐于堂。在近日舉辦的2015北京國際中醫藥健康旅游文化節暨中醫技術比試交流大會上,除了將中醫藥產業與旅游養生結合外,探索“互聯網+中醫藥”模式也備受矚目。
兩個產業的融合
“中醫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國家總書記習近平這樣高度推崇過中醫。
然而,就如青蒿素一樣,被稱為“國寶”的中醫藥行業卻鮮有中國企業的身影。
但系列新政卻將升級旅游業、復興中醫藥的戰略落地。
2015年4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8月11日,再度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兩部新政將發展中醫健康旅游列為重要內容,推出一批以中醫藥文化傳播為主題,集中醫藥康復理療、養生保健、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產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兩個產業深度融合,不僅開創了一個新的產業空間、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更為我國廣大老百姓重溫中醫健康養生文化,重享健康養生之益,強化中醫健康與戶外旅游養生意識,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北京市對中醫養生產品線路進行深度挖掘,形成了一批文化內涵豐富、體驗度高的中醫養生文化旅游產品。目前,北京共有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9家,包括地壇中醫藥養生文化園、北京藥用植物園、東直門醫院國際部、同仁堂亦莊生產基地等。
“中醫養生文化旅游作為重要的定制旅游產品,正在逐漸被境外游客所認知和關注,也將成為北京旅游的一張重要名片。我們希望通過中醫養生文化旅游產品,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到北京來旅游。”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王粵表示。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