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
瘧疾是感受瘴毒瘧邪引起的外感熱病。多發于夏秋季節,多見于南方地區,山村發病率較城市為高。臨床表現以寒戰高熱,汗出熱退,休作有時為主要特征。西醫的瘧疾可按本病辨證治療。另外,肝膽道感染、敗血癥、流行性感冒等出現寒戰壯熱,休作有時證候,也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
瘧疾的診斷要點 |
|
瘧疾的辨證分析 |
瘴毒瘧邪侵襲人體,多伏于半表半里,內搏五臟,橫連募原。邪氣與正氣相爭,虛實更作,陰陽相轉,而發生寒戰,高熱,汗出熱退,休作有時的一系列表現。若其人素體陽盛或夏傷暑熱,復感瘧邪,則發病熱多寒少而成溫瘧;若素體陽虛,寒濕內盛,復感瘧邪,則寒多熱少而病為寒瘧;或人山嵐瘴地,感受瘴毒疫邪,迅速入里,內迫心竅神明,發為瘴瘧;若久瘧不愈,正氣虧虛,而瘧邪未除,反復發作,而成勞瘧。 祛邪截瘧是治療瘧疾的基本原則。根據臨床表現的證候不同,可分別配合和解表里、清熱疏表、辛溫達邪、解毒除瘴、益氣養血等治法,遣方用藥治療。 |
瘧疾的辨證論治 |
正瘧型 【證見】 寒戰壯熱,休作有時。先有呵欠乏力,繼則寒慓鼓頷,寒罷則內外皆熱,頭痛面赤,口渴引飲,終則遍體汗出,熱退身涼。舌紅,苔薄白或黃膩,脈弦。 【治法】 祛邪截瘧,和解表里。 【方藥】 1.主方柴胡截瘧飲(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柴胡10克,黃芩12克,黨參15克,法半夏9克,常山9克,烏梅9克,檳榔9克,桃仁9克,生姜6克,大棗5枚,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口渴甚者,可加葛根15克,天花粉15克,蘆根15克。若熱甚于里,煩渴、苔黃、脈弦數者,去參、姜、棗之辛溫補中,加石膏25克,馬鞭草15克,青蒿12克。 2.中成藥青蒿素片,每次口服0.3~0.4克,每日3次,連服3~5日。 3.單方驗方截瘧湯(沈慶法《中醫外感熱病學》) 處方:烏梅9克,甜茶10克,檳榔6克,僵蠶10克,甘草3克。煎湯于瘧發前4小時服,服后吐出痰涎,如不吐可用手指或鵝翎探吐,對截瘧有良效。 溫瘧型 【證見】 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汗出不暢,頭痛,骨節疼痛,口渴引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清熱解表,和解祛邪。 【方藥】 1.主方 白虎加桂枝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石膏30克,知母18克,桂枝10克,葛根18克,粳米15克,青蒿12克,柴胡10克,黃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但熱不寒、汗多、胸悶,而無骨節酸痛者,去桂枝,加太子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黃18克。胸悶泛嘔、痰多者,加法半夏10克,瓜蔞皮9克,枳實6克,竹茹12克。 2.中成藥瘧疾五品丸,每次服3克,在發作前3小時,溫開水送下。 3.單方驗方 馬鞭草湯(沈慶法《中醫外感熱病學》) 處方:鮮馬鞭草100-200克(干品減半),水煎,在瘧發前4小時、2小時分2次服下,瘧止后再連服2日。 寒瘧型 【證見】 熱少寒多,或但寒不熱,口不渴,胸脘痞悶,神疲體倦。舌淡,苔白膩,脈弦遲。 【治法】 辛溫達邪,和解表里。 【方藥】 1.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張仲景《傷寒論》)加減 處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干姜8克,黃芩9克,瓜蔞根18克,牡蠣20克,草果9克,厚樸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汗出不暢者,去牡蠣,加青蒿15克;但寒不熱者,痰涎壅盛者,去黃芩,加熟附子9克,陳皮9克,法半夏8克。 2.中成藥七寶丹,每次溫開水送服3~9克,每日服1~2次。 3.單方驗方蜀漆飲(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學》) 處方:蜀漆5—10克,馬鞭草30一60克,水煎于發作前4小時、2小時、1小時各溫服1次。 熱瘴瘧型 【證見】 熱甚寒微,或壯熱不寒,頭痛,肢體酸痛,面紅目赤,胸悶嘔吐,煩渴飲冷,大便秘結,小便熱赤,甚則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苔黃膩或垢黑,脈洪數或弦數。 【治法】 解毒除瘴,清熱生津。 【方藥】 1.主方清瘴湯(沈慶法《中醫外感熱病學》) 處方:柴胡12克,黃芩12克,青蒿15克,常山10克,枳實9克,竹茹12克,法半夏9克,陳皮8克,茯苓20克,知母18克,黃連9克,益元散9克(沖)。水煎服,每日2劑。 若壯熱不寒、汗多者,加石膏30克(先煎)。大便秘結而腹脹者,加生大黃9克(后下),玄明粉6克(沖)。 2.中成藥 (1)清心牛黃丸,每次溫開水送服l丸,每日2次。 (2)玉樞丹,用鮮葛根湯送服1克,每日1.2次。 3.單方驗方青蒿汁飲(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學》) 處方:鮮青蒿500克,搗爛榨汁,分3次服,神昏者插胃管鼻飼食。 冷瘴瘧型 【證見】 寒甚熱微,或惡寒戰栗,無熱,或嘔吐腹瀉,甚則神昏不語。苔白厚膩,脈弦。 【治法】 解毒除瘴,芳香化濁。 【方藥】 1.主方加味不換金正氣散(沈慶法《中醫外感熱病學》) 處方:藿香10克,佩蘭10克,厚樸9克,蒼術8克,陳皮8克,法半夏9克,石菖蒲10克,檳榔10克,草果10克,荷葉12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細者,加熟附子12克,紅參15克。 2.中成藥蘇合香丸,每次l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神昏者鼻飼給藥。 3.單方驗方厚樸草果湯加減(鐘嘉熙《傳染病中西醫結合診治手冊》) 處方:草果12克,杏仁12克,馬鞭草18克,厚樸9克,陳皮9克,茯苓25克,法半夏9克,常山10克。水煎服,每日2劑。 勞瘧型 【證見】 寒熱時作,遇勞則復發瘧疾,倦怠乏力,短氣懶言,食少,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或脅下結塊。舌質淡,脈細無力。 【治法】 益氣養血,扶正祛邪。 【方藥】 1.主方何人飲加減(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學》) 處方:何首烏18克,黨參25克,當歸10克,陳皮8克,生姜6克,大棗6枚。水煎服,每日2劑。 若寒熱發作時,加青蒿15克,常山10克。神疲面白、多汗者,加黃芪20克,糯稻根30克?诳、舌紅、少苔或無苔者,加麥冬15克,天花粉15克,五味子6克。 2.中成藥 (1)八珍丸,每次1~2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2)鱉甲煎丸,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適用于勞瘧脅下結塊者。 3.單方驗方祛勞湯合何人飲加減(鐘嘉熙《傳染病中西醫結合診治手冊》) 處方:常山10克,青蒿10克,柴胡10克,知母15克,鱉甲18克,枳殼10克,何首烏15克,當歸12克,黨參15克,陳皮6克,馬鞭草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
瘧疾的其他療法 |
1.針灸療法 取大椎、陶道、間使等穴,于發作前1~2小時針刺,用強刺激法。 2.外敷藥治療 (1)山大蒜與番薯葉適量,共搗爛,敷貼于橈骨動脈外,治療正瘧發作。 (2)桃葉10克,于瘧未發前搗爛,敷貼于寸口,約一炷香之久,男左女右,用以治療瘴瘧。 |
3. 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