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證
痹證是指肢體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紅腫灼熱疼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西醫之風濕病,則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
痹證治療的診斷要點
痹證治療的辨證分析
痹證發生主要由于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所致,其中尤以風寒濕三者雜至而致病者為多。病機主要為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日久不愈,病邪由經絡而病及臟腑,可出現臟腑痹的證候,其中以心痹較為常見。
臨床辨證應辨清風寒濕,熱痹的不同。熱痹以關節紅腫熱痛為特點;風寒濕痹雖有關節酸痛,但無局部紅腫灼熱。其中偏于風勝者,以關節酸痛游走不定為行痹;偏于濕勝者,以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為著痹;偏于寒者關節痛劇,疼痛不移為痛痹;病程日久者,可出現痰瘀痹阻氣血及肝腎虧虛。
治療以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活血舒經通絡為基本原則,后期還應配以補益正氣之法。
痹證治療的辨證論治
風寒濕痹型
【證見】 肌肉關節疼痛酸麻,或有腫脹,遇陰雨寒冷則疼痛加劇,得熱痛減,口淡不欲飲或喜熱飲。舌質淡苔白膩,脈弦緊。
【治法】 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方藥】
1.主方蠲痹湯(程鐘齡《醫學心悟》)
處方:羌活、獨活、秦艽各12克,海風藤30克,桂枝、當歸各10克,川芎6克,威靈仙、白芍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風勝者,加防風,白芷各10克。濕勝者,加防己12克,薏苡仁20克,萆薢15克。寒勝者,加川烏頭、熟附子各10克,細辛3克。
2.中成藥
(1)追風透骨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風濕藥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單方驗方
(1)除痹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處方:桂枝、羌活、獨活各9克,川芎lO克,虎杖、尋骨風、木瓜、白花蛇、防風各12克。水煎服。
(2)桂枝活絡湯(賴天松等《Il缶床奇效新方》)
處方:桂枝、赤芍各15克,白芍、丹參各30克,乳香、沒藥、炒穿山甲各10克,當歸12克,蜈蚣2條,秦艽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風濕熱痹型
【證見】 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稍舒,痛不可觸,可病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多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方藥】
1.主方宣痹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防己、北杏仁各12克,連翹15克,滑石、薏苡仁各30克,梔子12克,忍冬藤30克,赤小豆20克,蠶砂10克,龍膽草12克,桑枝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皮膚有紅斑者,加牡丹皮、地膚子各12克,赤芍15克。化火傷陰者,加生地黃20克,玄參、麥冬各15克。
2.單方驗方
(1)四物四藤合劑(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當歸、赤芍、川芎各9克,生地黃、雞血藤、海風藤、寬筋藤、桑寄生、絡石藤各15克,獨活、地龍各6克。水煎服。
(2)葛根銀花藤合劑(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
處方:葛根60克,忍冬藤45克,絲瓜絡15克,路路通1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痰瘀痹阻型
【證見】 痹證日久,關節腫大,甚至強直畸形,屈伸不利。舌質紫暗苔白膩,脈細澀。
【治法】 化痰祛瘀,搜風通絡。
【方藥】
1.主方桃紅飲(林驪琴《類證治裁》)加味
處方:當歸尾12克,川芎9克,桃仁、紅花各10克,威靈仙15克,穿山甲20克,地龍、土鱉蟲各9克,白芥子、膽南星各10克,烏梢蛇、露蜂房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小活絡丸,每次1丸,每日2次。
(2)活絡止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單方驗方治痹活血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當歸、赤芍、木瓜、澤瀉各10克,生地黃15克,茯苓12克,桃仁、紅花、川芎、蜂房、桂枝各6克,丹參9克。水煎服。
久痹正虛型
【證見】 骨節疼痛,時輕時重,腰膝軟痛,形瘦無力。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治法】 養血益氣,培補肝腎。
【方藥】
1.主方獨活寄生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處方:獨活、秦艽、當歸、桂枝各12克,桑寄生20克,川芎、熟地黃、白芍、茯苓、續斷、黨參、牛膝各15克,狗脊、杜仲1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若久痹內舍于心,可選用炙甘草湯(張仲景《傷寒論》)加減。
2.中成藥
(1)舒筋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壯腰關節止痛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溫腎止痛丹(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黃芪、熟地黃、當歸、赤芍、白芍、懷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
(2)龍蛇散(周長勤《廣西中醫藥》1985.3)
處方:地龍、白花蛇各150克,土鱉蟲、蜈蚣、僵蠶、全蝎、蜣螂各30克,穿山甲20克。共研干為細末,分成20包,每日l包,分2次沖服。
痹證治療的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威靈仙60克研末,蔥白30克搗爛,用醋適量共調成糊狀,外敷貼于痛處。
(2)絲瓜絡30克,地龍20克,萊菔子12克,共搗爛,外敷痛處。
(3)乳香、沒藥各10克,地骨皮15克,車前草20克,共搗爛,用白酒調拌,外敷貼于痛處。
(4)鮮威靈仙500克,松樹針90克,甘草50克。水煎,熏蒸并熱敷痛處,每日1次,每次1小時。
(5)食鹽500克,小茴香120克,研末,共炒熱,用布包熨痛處。
(6)川烏頭、草烏、松節、生膽南星、生半夏各30克,共研細末,浸酒外擦患處(不可內服)。
2.針灸療法
按不同部位,關節選擇相應穴位,也可選阿是穴。
肩部:肩髑,肩髎,肩貞、肩前、肩后。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關,天澤。
背脊:水溝,身柱,腰陽關。
髀部:環跳,居髎,懸鐘。
股部:秩邊,承扶,陽陵泉。
膝部:犢鼻,梁丘,陽陵泉,膝陽關。
踝部:中脈,照海,昆侖,丘墟。
行痹者,加隔俞、血海。痛痹者,加腎俞、關元。著痹者,加足三里、商丘。熱痹者,加大椎、曲池。
操作:行痹、熱痹者,用毫針瀉法淺刺,并可用皮膚針叩刺。痛痹者,多灸,深刺留針,可兼用隔姜灸。著痹者,針灸并施或兼用溫針、皮膚針和拔罐法。
3.飲食療法
(1)胡椒根煲蛇肉:胡椒根50克,蛇肉250克,共煲湯服食。適用于風寒濕痹。
(2)老桑枝煲雞:老桑枝100克,母雞1只(去毛及內臟),加適量清水共煲湯,鹽調味飲湯食雞。適用于風濕熱濕。
(3)千斤拔杜仲煲豬尾:千反拔、狗脊各30克,豬尾1條,加清水適量共煲湯,飲湯吃肉。適用于久痹肝腎虧虛。
4.預防調護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