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卷四第 2 頁
何 二十六歲 手足拘攣,誤服桂、附、人參、熟地等補陽,以致面赤,脈洪數,小便 閉, 身重不能轉側,手不能上至鬢,足蜷曲,絲毫不能移動。細詢病情,因大飲酒食肉而然。所 謂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者也。與極苦通小腸,淡滲利膀胱 法。 龍膽草(四錢) 蘆薈(三錢) 胡黃連(三錢) 生石膏(八兩) 地龍(三錢) 白通草(二 錢) 茯苓皮(六錢) 飛滑石(一兩) 穿山甲(三錢) 桑枝(五錢) 杏仁(三錢) 晚蠶砂(四錢) 防己(五錢) 前方服至七日后,小便紅黑而濁,臭不可當。半月后手漸動、足漸伸,一月后下床扶桌 椅能 行,四十日后走至檐前,不能下階,又半月始下階,三月后能行四十里。后因痰飲,用理脾 收功。此癥始于三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停藥。 周 四十二歲 兩腿紫絳而腫,上起細瘡如痱,已三年矣。兩腿足酸痛不能立,六脈弦 細而緊,竇氏《扁鵲新書》,謂之蘇木腿,蓋寒濕著痹也。 附子(八錢) 烏頭(六錢) 苡仁(一兩) 桂枝(一兩) 云苓皮(一兩) 煮四杯,分四次服,服三十余帖則始策杖能行,后去烏附,用通經活絡滲濕而愈。 成 五十四歲 腰間酸軟,兩腿無力,不能跪拜,間有腰痛,六脈洪大而滑。前醫無非 補陰,故日重一日。此濕熱痿也,與諸痿獨取陽明法。 生石膏(四錢) 海桐皮(二錢) 晚蠶砂(三錢) 白通草(二錢) 生苡仁(八錢) 云苓 皮(五錢) 防己(四錢) 杏仁(四錢) 桑枝(五錢) 萆 (五錢) 飛滑石(一兩) 前后共服九十余帖。病重時自加石膏一倍,后用二妙丸收功。 趙 四十五歲 乙酉正月十五日 肝郁挾痰飲,腎水上凌心,心悸短氣,腹脹胸痹, 六脈反沉洪,水極而似火也,與蠲痰飲伐邪,兼降肝逆法。 姜夏(八錢) 降香末(三錢) 小枳實(五錢) 桂枝(五錢) 茯苓塊(一兩) 蘇子霜( 三錢) 廣皮(四錢) 川椒炭(三錢) 生姜汁(每杯三匙) 旋復花(三錢) 甘瀾水煮四杯,分早中晚夜四次服,戒生冷豬肉咸菜。 四帖。 二十日 痰飲夾痹,腎水上凌,心驚悸短氣,腰脊痹痛,皆太陽所過之地,小便短而腹 脹, 肚臍突出,是內而臟腑,外而經絡,無不痹者。且開太陽之痹,脈洪大,與大青龍合木防己 湯法。 桂枝(五錢) 半夏(五錢) 云苓皮(六錢) 生石膏(四兩) 苡仁(五錢) 川樸(三錢) 防己(四錢) 廣皮(三錢) 枳實(五錢) 杏仁(四錢) 滑石(六錢) 白通草(錢半) 煮四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 于前方內加∶ 晚蠶砂(三錢) 飛滑石(四錢) 二十三日 外而經絡之痹,內而臟腑之痹,行痰開痹,俱不甚應,現下脈洪數,少腹脹 ,小便短濁而臭。先與開支河,使濕熱有出路,再商后法。 川萆 (三錢) 飛滑石(錢半) 海金砂(五錢) 云苓皮(五錢) 豬苓(四錢) 小茴香( 三錢) 白通草(錢半) 澤瀉(三錢) 二帖。 二十五日 加去陳 法。 兩頭尖(三錢) 半夏(五錢) 二帖。 二十九日 痹癥夾痰飲,六脈洪大,濕已化熱,屢利小便不應,非重用石膏宣肺熱不可 。諸痹獨取太陰也。 生石膏(四兩) 云苓皮(五錢) 白通草(一錢) 杏仁(五錢) 桂枝(五錢) 滑石(二兩) 羌活(一錢) 黃柏(四錢) 防己(五錢) 苡仁(五錢) 晚蠶砂(三錢) 四帖。 二月初四日 痹癥十年,誤補三年,以致層層固結,開之非易,石膏用至二斤有余,脈 象方 小其半,現下少腹脹甚,而小便不暢,腰痛胸痛,邪無出路,必得小便暢行,方有轉機。 老川樸(五錢) 木通(六錢) 防己(五錢) 杏仁(六錢) 枳實(五錢) 生石膏(四兩) 桂枝(六錢) 云苓皮(一兩) 滑石(四錢) 小茴香(三錢) 以后脈大而小便不利,用此小便利,去滑石。 初五日 大用石膏,六脈已小,經謂脈小則病退。蓋脈為病之帥,脈退不患病不退,經 又謂 脈病患不病者死。人病脈不病者生,現下病歸下焦血分,其人本有肝郁,暫退下焦血分。 桂枝(六錢) 云苓皮(一兩) 黃柏(三錢,炒) 防己(六錢) 木通(四錢) 廣皮(三錢) 全歸(三錢) 小茴香(六錢) 小枳實(五錢) 海桐皮(三錢) 川椒炭(三錢) 初六日 脈復洪大,加∶ 石膏(三兩) 滑石(一兩) 初七日 加∶ 濃樸(三錢) 姜夏(五錢) 丸方∶痹癥夾痰飲疝瘕,六脈洪大,用諸痹獨取太陰法,脈洪大者小,《難經》所謂人 病脈 不病者生。但脈雖平而瘕脹痹痛未除,議以烏藥散退瘕痹之所難退者,以久病在絡故也。再 以丸藥緩通脈絡法,脈若復大,仍服前方數帖,見小即止。 蜣螂蟲(一兩) 歸須(四兩) 兩頭尖(二兩) 穿山甲(三兩) 降香末(三錢) 小茴香( 三兩 ,炒) 海桐皮(三兩) 乳香(一兩) 片姜黃(三兩) 麝香(三錢) 地龍(一兩,去泥) 川 楝子(三兩,炒) 共細末,酒水各半為丸,每服二錢,日二三次,從此服蜣螂丸起兩月而止。 三月二十四日 痹癥夾痰飲,脈本洪數,前用辛涼脈減,兼用通絡散、瘕丸散亦效,現 在六脈中部仍洪,但不數耳。議暫用辛涼宣肺。 生石膏(四兩) 小枳實(四錢) 桂枝(八錢) 杏仁(八錢) 防己(六錢) 廣皮(二錢) 云苓塊(一兩) 全歸(三錢) 半夏(八錢) 飛滑石(二兩) 海桐皮(三錢) 二十六日 診右脈更大,小便反短,用苦辛淡法,于前方內加∶ 炒黃柏(三錢) 四月十六日 痹痛夾痰飲。 生石膏(八錢) 苡仁(五錢) 防己(四錢) 云苓皮(五錢) 杏仁(五錢) 蠶砂(三錢) 桂枝(五錢) 白通草(錢半) 半夏(五錢) 廣皮(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內而脅痛,外而腰痹痛,是氣血兼痹也。 桂枝尖(五錢) 歸須(二錢) 白蔻仁(錢半) 杏仁(五錢) 云苓皮(三錢) 片姜黃(二 錢) 旋復花(三錢,包) 防己(三錢) 生苡仁(三錢) 小枳實(四錢) 半夏(四錢) 郁金(二錢) 廣皮(三錢) 二十五日 痰飲踞于中焦,痹痛結于太陽,氣上沖胸,二便不利。 桂枝(八錢) 姜半夏(五錢) 通草(錢半) 云苓皮(二兩二錢) 防己(六錢) 杏仁(八 錢) 枳實(六錢) 廣皮(三錢) 滑石(六錢) 煮四杯,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 大凡腹脹之疾,不責之太陰,即責之厥陰。此癥自正月以來,開太陽之藥 ,未 有不泄太陰者,他癥雖減其半,則尚未除。其故有三∶一者病起肝郁;二者肝主疏泄,誤補 致壅;三者自正月以來,以右脈洪大之故,痹癥甚重。治在肺經,經有諸痹獨取太陰之明訓 。茲右脈平而左脈大,不得著于前議,暫與泄厥陰之絡,久病在絡故也。 旋復花(五錢,包) 黃芩(三錢) 歸須(三錢) 老川樸(五錢) 杉皮(三錢) 半夏(五 錢) 小枳實(五錢) 晚蠶砂(三錢) 廣皮(三錢) 郁金(三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三日 左脅痛脹,臥不著席胸亦悶脹,氣短,肝脈絡胸之故。 新絳紗(三錢) 香附(四錢) 半夏(五錢) 旋復花(三錢,包) 歸須(三錢) 小枳實( 四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郁金(三錢) 廣皮(三錢) 川椒炭(四錢) 青皮(三錢) 煮三大杯,三次服。七帖。 六月初一日 痰飲肝郁,脈弦細,氣上沖胸。 旋復花(四錢) 枳實(三錢) 公丁香(二錢) 蘇子霜(三錢) 半夏(六錢) 片姜黃(三 錢) 降香末(三錢) 郁金(三錢) 青皮(三錢) 廣皮(五錢) 桂枝尖(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 痰飲上泛,咳嗽稀痰,兼發痹癥。 桂枝(六錢) 防己(六錢) 杏仁(五錢) 川烏頭(三錢) 云苓皮(五錢) 枳實(四錢) 廣皮(五錢) 桂心(二錢) 苡仁(三錢) 白通草(二錢) 滑石(四錢) 炒黃柏(三錢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六日 小便不暢,下焦濕聚,于原方加滋腎丸法。 十一日 痹癥未盡除,痰飲未全消,當盛暑流行之際,逐飲開痹,即所以防暑。 云苓塊(六錢) 小枳實(二錢) 半夏(六錢) 防己(三錢) 生苡仁(六錢) 杏仁(三錢) 廣皮(二錢) 桂枝(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三日 暑泄,腹脹,舌黃,其人本有痰飲痹癥,議五苓加減。 桂枝(三錢)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云苓皮(五錢) 滑石(六錢) 川樸(三錢) 杉 皮( 三錢) 木香(錢半) 半夏(三錢) 藿梗(三錢) 白蔻仁(三錢) 川椒炭(二錢) 真山連(一 錢) 十五日 脈緩,服前方。 十六日 脈緩甚,服前方。 二十一日 久病在絡,其本病統俟丸藥立方,但逐痰飲,宣氣化濕,捍時令之暑濕而已 。 半夏(六錢) 云苓塊(五錢) 生香附(三錢) 川樸(二錢) 廣皮(三錢) 杉皮(三錢) 大腹皮(三錢) 小枳實(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六月二十六日 服化 回生丹起,每日一丸。 二十七日 脈浮,筋骨酸痛,氣短,五心煩熱,新感暑濕之氣,加以辛涼,與三焦。 連翹(三錢) 苡仁(五錢) 銀花(三錢) 白蔻仁(二錢) 藿香葉(三錢) 杏仁(三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七月初二日 背痛甚,先與通太陽之痹。 桂枝(六錢) 枳實(五錢,打) 防己(五錢) 云苓皮(八錢) 半夏(五錢) 杏仁(三錢) 川椒炭(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亥初令完。 初九日 近日陰雨連綿,背痛腹脹不減,二便不爽,非噯則噦,脈小于前,與宣痹開郁 ,兼去陳 。 桂枝(八錢) 茯苓(八錢,帶皮) 白通草(錢半) 川樸(五錢) 公丁香(三錢) 防己( 六錢) 杏仁(六錢) 晚蠶砂(三錢) 小茴香(三錢) 枳實(五錢) 白蔻仁(三錢) 煮四杯,四次服。 二十一日 寒濕發痹,脈緩甚,中有痰飲。 桂枝(六錢) 茯苓(六錢) 白通草(錢半) 防己(五錢) 苡仁(四錢) 薤白(三錢) 枳 實 (三錢) 杏仁(四錢) 熟附子(二錢) 川烏頭(二錢) 廣皮(五錢) 萆 (五錢) 片姜黃(三 錢) 煮三杯,三次服,已服五帖。 二十八日 脈弦緊,痰飲痹癥 瘕,因燥氣而發,臟腑經絡俱痹,故肢冷而畏寒也,峻 與通陽。 桂枝(一兩) 廣皮(六錢) 歸須(二錢) 防己(五錢) 小枳實(四錢) 杏仁(五錢) 半 夏 (三錢) 穿山甲(一錢) 澤瀉(三錢) 公丁香(三錢) 川椒炭(五錢,炒) 片姜黃(三錢) 煮四杯,四次服。 自六月二十六日起,每日空心服化 回生丹一丸,七月二十九以后,每日服天臺烏藥散 三分 五分一錢二錢不等。至十月十二日,每兩烏藥散中,加巴霜一分,每晚服三分五分不等,間 有服至一錢者,十一月初一日以后,每晚間服奇經丸。 十二月初十日 痹痛,飲咳,脈弦細。 桂枝(八錢) 苡仁(五錢) 滑石(四錢) 川烏頭(三錢) 云苓皮(六錢) 枳實(三錢) 川萆 (五錢) 杏仁(四錢) 防己(五錢) 川椒炭(三錢) 十二日 沖氣上動畏寒,脈沉細,與桂枝加桂湯法,直伐沖氣。 桂枝尖(一兩二錢) 紫石英(六錢,研) 云苓塊(三兩) 桂心(八錢) 小茴香(五錢) 煮四杯,分四次服。 十三日 大寒節沖氣未止,脈反弦緊。于原方內加∶ 當歸(五錢) 川芎(三錢) 服二帖,脈中陽氣生動,沖氣平,畏寒止,仍然早服化 回生丹一丸,晚服奇經丸三錢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