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暑溫

<目錄>卷二
<篇名>暑溫
屬性:甘 二十四歲 壬戌六月二十九日 暑溫邪傳心包,譫語神昏,右脈洪大數實而模糊, 勢甚危險。 細生地(六錢) 知母(五錢) 銀花(八錢) 元參(六錢) 連翹(六錢) 生甘草(三錢) 麥冬(六錢) 竹葉(三錢) 生石膏(一兩) 煮三碗,分三次服。牛黃丸(二丸),紫雪丹(三錢)。 溫邪入心包絡,神昏痙厥,極重之癥。 連翹(三錢) 竹葉(三錢) 銀花(三錢) 生石膏(六錢) 細生地(五錢) 甘草(錢半) 知母(三錢) 麥冬(五錢連心)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再服紫雪丹(四錢)。 周 五十二歲 壬戌年七月十四日 世人悉以羌防柴葛,治四時雜感,竟謂天地有冬而 無夏 ,不亦冤哉!以致暑邪不解,深入血分成厥,衄血不止,夜間煩躁,勢已膠錮難解,焉得速 功。 鮮蘆根(一兩) 丹皮(五錢) 荷葉邊(一張) 羚羊角(三錢) 元參(五錢) 杏仁(三錢) 桑葉(三錢) 滑石(三錢) 犀角(三錢) 細生地(五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五日 厥與熱似乎稍緩,據云夜間煩躁亦減,是其佳處;但脈沉弦細數,非痙厥所宜 ,急宜育陰而戀陽,復咸以止厥法。 生地(六錢) 元參(六錢) 麥冬(八錢連心) 生白芍(四錢) 桑葉(三錢) 羚羊角(三 錢) 丹皮(三錢) 犀角(三錢) 生鱉甲(六錢) 日服二帖。 十六日 脈之弦剛者,大覺和緩,沉者已起,是為起色;但熱病本屬傷陰,況醫者誤以 傷寒溫燥藥五六帖之多,無怪乎舌燥如草也。議啟腎液法。 元參(一兩) 丹皮(五錢) 桑葉(二錢) 犀角(三錢) 天冬(三錢) 麥冬(五錢) 沙參 (三錢) 銀花(三錢) 生鱉甲(八錢) 日服三帖。 十七日 即于前方內加∶ 連翹(錢半) 鮮荷葉邊(三錢) 細生地(六錢) 再按∶暑熱之邪,深入下焦血分。身半以下,地氣主之。熱來甚于上焦,豈非熱邪深入 之明征乎?必借芳香以為搜邪之用。不然,恐日久膠固之邪一時難解也,則真陰正氣日虧一 日矣 ,紫雪丹之必不可少也。 紫雪丹(錢半) 分三次服。 十八日 厥已回,面赤,舌干黑苔,脈洪數有力,十余日不大便,皆下證也。人雖虛, 然亦可以調胃承氣小和之。 生大黃(五錢) 元明粉(三錢,沖) 生甘草(三錢) 先用一半,煎一茶杯,緩緩服,俟夜間不便,再服下半劑。(服前方半劑,即解黑大便 多許)。便后用此方∶ 生白芍(六錢) 大生地(一兩) 麥冬(一兩) 生鱉甲(一兩) 十九日 大下宿糞如許,舌苔化而干未滋潤,脈仍洪數,微有潮熱,除存陰無二法。 生白芍(六錢) 沙參(六錢) 炙甘草(三錢) 麥冬(六錢) 丹皮(四錢) 牡蠣(五錢) 天冬(三錢) 大生地(一兩) 鱉甲(五錢) 日服二帖。 二十一日 小便短而赤甚,微咳,面微赤,尺脈仍見數洪象,議甘潤益下,以治虛熱, 少復 苦味,以治不盡之實邪。且甘苦合化陰氣而利小便也。按∶甘苦合化降氣利小便法,舉世不 知,在溫熱門中誠為利小便之上等法。蓋熱傷陰液,小便無由而生,故以甘潤益水之源;小 腸火腑,非苦不通,為邪熱所助,故以苦藥瀉小腸而退邪熱。甘得苦則不呆膩,苦得甘則不 剛燥,合而成功也。 炙甘草(四錢) 生鱉甲(八錢) 生白芍(六兩) 元參(五錢) 阿膠(三錢) 麥冬(六錢) 麻仁(三錢) 丹皮(三錢) 沙參(三錢) 黃連(一錢) 二十二日 已得效,仍服前方二帖。 二十三日 復脈復苦法,清下焦血分之陰熱。 炙甘草(五錢) 生鱉甲(五錢) 麥冬(五錢) 生白芍(六錢) 阿膠(三錢) 丹皮(五錢) 麻仁(五錢) 天冬(二錢) 元參(三錢) 日服二帖。 王 三十八歲 癸亥六月初三日 暑溫舌苔滿布,色微黃,脈洪弦而剛甚,左反大于右 ,不 渴,初起即現此等脈癥,恐下焦精血之熱,遠甚于上焦氣分之熱也。且舊有血溢,故手心之 熱又甚于手背。究竟初起,且清上焦,然不可不免知其所以然。 連翹(二錢) 豆豉(錢半) 細生地(錢半) 丹皮(二錢) 銀花(二錢) 生甘草(一錢) 藿梗 (一錢) 元參(錢半) 薄荷(三分) 牛蒡子(錢半) 白茅根(二錢) 麥冬(二錢) 苦桔梗( 一錢) 初六日 熱退大半,胸痞,腹中自覺不和。按∶暑必挾濕,熱退濕存之故,先清氣分。 連翹(二錢) 豆豉(二錢) 杏仁泥(二錢) 銀花(錢半) 生苡仁(三錢) 白扁豆(二錢) 藿梗(三錢) 白通草(八分) 郁金(二錢) 滑石(錢半) 日二帖。 初七日 病退,六腑不和。 藿梗(三錢) 郁金(一錢) 半夏(二錢) 濃樸(二錢) 豆豉(二錢) 生苡仁(三錢) 廣 皮炭(一錢) 滑石(三錢) 初八日 向有失血,又屆暑病之后,五心發熱,法當補陰以配陽;但脈雙弦而細,不惟 陰不充足,即真陽亦未見其旺也。議二甲復脈湯,仍用舊有之桂、參、姜、棗。 炒白芍(四錢) 阿膠(二錢) 麥冬(三錢) 麻仁(二錢) 炙甘草(五錢) 生鱉甲(五錢) 沙參(三錢) 大生地(四錢) 生牡蠣(五錢) 桂枝(二錢) 大棗(二個) 生姜(二片) 又丸方 八仙長壽丸,加麻仁白芍蜜丸,每日三服,每服三錢。 馬 三十八歲 癸丑年六月初六日 暑熱本易傷陰,誤用消導攻伐,重傷陰氣,致令頭 中、耳中,鳴無止時,此系肝風內動。若不急救肝腎之陰,螈 熱厥至矣。 炒白芍(六錢) 炙甘草(三錢) 生鱉甲(五錢) 大生地(六錢) 麥冬(五錢) 生牡蠣( 五錢) 丹皮(三錢) 桑葉(三錢) 茶菊炭(二錢) 麻仁(二錢,便不實去此) 服四帖。 十二日 外邪雖退,無奈平素勞傷太過,虛不肯復,六脈無神,非參不可。 沙參(三錢) 大生地(六錢) 阿膠(三錢) 元參(六錢) 麻仁(三錢) 生鱉甲(六錢) 麥冬(六錢) 生白芍(六錢) 炙甘草(四錢) 得大便后,去元參,加 牡蠣(三錢) 人參(三錢) 桂枝 大棗(二枚) 生姜(一片) 七月初六日 病后飲食不調,又兼暑濕著里,腹中絞痛,痛極便溏,脈微數,欲作滯下 ,議芩芍法,奪其滯下之源。 黃芩炭(一錢二分) 小茴香炭(八分) 廣木香(一錢) 濃樸(二錢) 焦白芍(錢半) 黃 連炭(八分) 炒廣皮(錢半) 枳實(一錢) 神曲炭(二錢) 山楂炭(錢半) 一二帖后腹痛除,仍服復脈湯服十余帖。 榮 十五歲 乙丑六月十一日 暑溫挾痰飲怒郁,故脈芤身熱而脅痛,誤用足六經表藥 ,煩躁不寧,六日不解,至危之證。 生香附(三錢) 旋復花(三錢) 連翹(二錢) 藿梗(三錢) 生石膏(四錢) 杏仁(三錢) 薄荷(一錢) 郁金(二錢) 每帖煮兩杯,分二次服。三時一帖,服二日大見效再商。 十三日 于前方內加∶ 青橘葉(二錢) 鮮荷葉邊(一張) 蘆根(五錢) 暑傷足太陰,發為 脹,渴不欲飲,飲則嘔,身微熱,舌白滑,肢逆,二便閉塞,病在 中焦居多,以香開六腑濁氣為主。 半夏(五錢) 藿梗(三錢) 廣皮(二錢) 枳實(三錢) 濃樸(四錢) 生香附(三錢) 郁 金(二錢) 生苡仁(三錢) 白蔻仁(二錢) 杏泥(三錢) 旋復花(三錢) 煮兩杯,分二次服。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孫 四十五歲 乙丑六月初六日 頭痛,左關獨高,責之少陽內風掀動,最有損一目之 弊。 若以為外感風寒,則遠甚矣。議清少陽膽絡法。再此癥除左關獨高,余脈皆緩,所謂通體皆 寒,一隅偏熱,故先清一隅之熱。《金匱》謂先治新病,舊病當后治也。 羚羊角(二錢) 苦桔梗(二錢) 生甘草(一錢) 薄荷(六分) 丹皮(錢半) 桑葉(錢半 )菊花(錢半) 刺蒺藜(一錢) 勾藤勾(一錢) 鮮荷葉(半張)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初八日 前日左關獨浮而弦,系少陽頭痛,因暑而發,用清膽絡法;茲關左已平其半, 但緩甚,舌苔白濃而滑,胸中痞悶,暑中之熱已解,而濕尚存也。議先宣上焦氣分之熱。 生苡仁(五錢) 郁金(三錢) 旋復花(三錢) 藿梗(三錢) 杏仁泥(五錢) 白蔻仁(二 錢,連殼) 半夏(五錢) 廣皮(三錢) 茯苓皮(三錢) 滑石(六錢) 通草(一錢) 頭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初九日 諸癥俱減,舌白未除,中濕尚多,議進法于前方內加∶ 加生蒼術(三錢) 草果(一錢)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