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暑溫第 2 頁

王 二十八歲 初三日 暑傷兩太陰,手太陰之證多,一以化肺氣為主。 杏仁泥(五錢) 鮮荷葉(一錢) 銀花(三錢) 蔻仁(二錢,連皮) 連翹(三錢) 滑石( 八錢) 生苡仁(五錢) 濃樸(三錢) 白通草(一錢) 藿香葉(一錢) 白扁豆花(一枝) 煎二杯,分兩次服。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四日 兩太陰之暑癥,昨用冷香合辛涼,暑中之熱,已退其半,但里濕與熱未克即除 ,故大便紅水,胸中痞悶。 杏仁泥(三錢) 生苡仁(五錢) 藿梗(三錢) 澤瀉(五錢) 白蔻仁(錢半) 滑石(六錢) 濃樸(三錢) 豬苓(五錢) 郁金(二錢) 白通草(二錢) 茯苓皮(三錢) 煎三杯,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五日 舌苔白濃,腹甚不和,腸鳴泄瀉,聚濕尚多,急宜分泄。 生苡仁(六錢) 白蔻仁(三錢) 澤瀉(五錢) 半夏(五錢) 藿梗(三錢) 茯苓皮(六錢) 椒目(五錢) 廣皮(三錢) 滑石(六錢) 蒼術(三錢) 濃樸(三錢) 水八碗,煎取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廣 二十四歲 七月二十二日 六脈洪大之極,左手更甚,目斜視,怒氣可畏,兩臂兩 手, 卷曲而螈 ,舌斜而不語三四日,面赤身熱,舌苔中黃邊白,暑入心包膽絡,以清心膽之邪 為要,先與紫雪丹。 桑葉(三錢) 羚羊角(三錢) 細生地(五錢) 連翹(五錢,連心) 竹茹(三錢) 銀花( 五錢) 丹皮(三錢) 嫩荷葉(一張) 天冬(三錢) 麥冬(五錢) 犀角(三錢) 煮四杯,分四次服。碧雪丹(三錢) 涼開水調服。以神清熱退為度,不清再服三錢,雖 三四次,均可服。 二十三日 肝熱之極,加天冬涼肝,于前方加∶ 天冬(三錢) 紫雪丹仍照前調服。 二十四日 暑入心膽兩經,與清心絡之伏熱,已見小效,仍用前法而進之。 犀角(五錢) 連翹(四錢) 細生地(五錢) 羚羊角(三錢) 銀花(三錢) 茶菊花(三錢) 麥冬(五錢) 桑葉(三錢) 丹皮(五錢) 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 加鮮白扁豆花(一枝) 鮮荷葉邊(一枚) 黃連(錢半) 黃芩(三錢) 二十六日 暑入心膽兩經,屢清二經之邪,業(yè)已見效。今日飲水過多,水入微嘔。蓋暑 必夾濕,議于前方內去柔藥,加淡滲。 犀角(二錢) 茯苓皮(五錢) 黑山梔(三錢) 茵陳(三錢) 荷葉邊(一錢) 桑葉(三錢) 銀花(三錢) 羚羊角(三錢) 黃連(一錢) 連翹(三錢) 黃柏炭(二錢) 生苡仁(五錢) 二十七日 暑熱退后,嘔水,身微黃,熱退濕存。 茵陳(三錢) 杏仁泥(三錢) 白通草(一錢) 銀花(三錢) 白蔻皮(二錢) 連翹(三錢) 生苡仁(五錢) 黃柏炭(二錢) 茯苓(五錢,連皮) 黑山梔(三錢) 服二帖。 二十九日 熱未盡退,舌起新白苔,胸痞。暑兼濕熱,不能純治一邊。 銀花(三錢) 黃連(錢半) 滑石(六錢) 連翹(三錢) 藿梗(三錢) 杏仁泥(五錢) 白 通草(一錢) 生苡仁(五錢) 云苓皮(五錢) 白蔻仁(錢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八月初二日 暑熱已退七八,惟十余日不大便,微有譫語,脈沉。可與輕通陽明,與增 液承氣法。 元參(八錢) 生大黃(四錢) 麥冬(六錢,連心) 細生地(六錢)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約二時許,如不大便,再服第二杯,明早得大便,止后服;否則 服第三杯。 初三日 溫病下后宜養(yǎng)陰;暑溫下后宜兼和胃。蓋暑必挾濕,而舌苔白滑故也。脈緩, 與外臺茯苓飲意。 茯苓(五錢) 濃樸(二錢) 半夏(三錢) 白蔻皮(錢半) 麥冬(五錢) 生苡仁(五錢) 藿梗(三錢) 郁金(一錢) 暑溫熱退濕存,故嘔,腹不和而舌白苔。 杏仁泥(五錢) 濃樸(二錢) 白蔻仁(錢半) 益智仁(一錢) 半夏(五錢) 生苡仁(五 錢) 黃芩(三錢) 藿梗(三錢) 生姜(三片) 服二帖。 鞠通自醫(yī),丁巳六月十三日,時年四十歲。 先暑后風,大汗如雨,惡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湯一帖。為君之桂枝用二兩,盡劑毫無效 驗。次日用桂枝八兩,服半劑而愈。 史 男 七歲 癸亥六月十二日 右脈洪大無倫,暑傷手太陰,有逆?zhèn)餍陌畡荩?太甚,煩躁不寧,時有譫語,身熱,議兩清營衛(wèi)之法。 連翹(一錢,連心) 生石膏(三錢) 知母(一錢) 銀花(二錢) 真山連(一錢) 生甘草 (八分) 竹葉(二錢) 濃樸(一錢) 杏泥(二錢) 藿梗(一錢) 丹皮(一錢) 日二帖。 十三日 諸癥俱減,熱已退,但右脈仍洪,舌黃而滑,嘔未盡除。 銀花(錢半) 飛滑石(一錢) 真山連(一錢) 連翹(錢半,連心) 生苡仁(二錢) 炒知 母(八分) 生甘草(八分) 鮮荷葉邊(三錢) 葦根(三錢) 杏泥(錢半) 二帖。 俞 男 三歲 七月初二日 暑濕傷脾,暮夜不安,小兒脈當數(shù),且少腹以下常腫痛, 肝腎 亦復虛寒;況面色青黃,舌苔白,手心時熱,調理乳食要緊,防成疳疾。議腑以通為補,食 非溫不化例。 生苡仁(二錢) 姜夏(錢半) 濃樸(錢半) 炒扁豆(一錢) 杏泥(錢半) 小枳實(八分) 焦 曲(錢半) 雞內金(一錢) 廣皮炭(八分) 白蔻仁(四分) 煨姜(三片) 小茴(一錢炒黑) 四帖。 前證已愈,惟脾尚虛弱,以疏補中焦為主。 田 十四歲 暑溫誤下,寒涼太多,洞泄之后,關閘不藏,隨食隨便,完谷絲毫不化, 脈弦。與桃花湯改粥法。 人參 赤石脂(末) 禹余糧(細末) 炙甘草 干姜 粳米 先以參、草、姜三味煎去渣,湯煮粥成,然后和入赤石脂、余糧末。愈后補脾陽而大健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心丸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疔癰方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痔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志圓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中湯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錠子眼藥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地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大腹子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竹瀝湯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