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痙厥第 3 頁
葉氏 脈右大,熱升風動,郁冒為厥,宗陳無擇羚羊角散方。奇脈虛風陽動
羚羊角 小生地 玄參 丹參 連翹 黑豆皮
又 厥后驚惕汗泄,陽風無制,都緣陰枯不主戀陽,議用六味益陰和陽,炒六味去山藥加人參秋石。
又 渴不欲飲,陰不上乘,況寐醒神識不靜,易驚汗出,法當斂補。
人參 萸肉炭 熟地 五味 茯神 遠志
又 半月經水兩至,痛自下焦沖突而厥,病由陰維沖任,蓋八脈所司也,此養營僅到中宮,所以無效。
蓯蓉 鹿角霜 當歸 柏子霜 桂枝木 茯苓
又 前法已中病情,須從奇經治義,照前方去桂枝木加鹿角膠。
又 病去八九,僅以溫補下元為法,不必窮治。
淡蓯蓉 炒杞子 當歸 柏子仁 茯苓 小茴香
陶氏 脈數,厥止,熱在營中。心營熱
犀角 玄參 丹皮 連翹心 膽星 橘紅
王 口鼻觸入異氣,胃傷嘔吐,土衰則木克,肝風內橫,三蟲擾動為痛,從蛔厥論治。蛔厥嘔吐
川椒 干姜 桂枝木 川楝子 人參 川連 烏梅 生白芍
黃二十 據述十一年前夏秋間,多用井水鹽梅,因此昏厥,以后三五日一發,病愈雖醒,日瘦日減,間有語言不自接續,想其至理,水鹽梅酸,大泄肝腎臟陰,厥者,陽氣逆亂,冒神憒憒,勢成沉痼,非癇厥門治痰治火清竅者,是臟陰受病,臟主乎藏蓄,醫偏搜逐劫爍,凡陰涸欲絕,譬諸油盡,燈焰忽明忽昏,撲然息矣,先圣先賢從無成法,未敢湊藥欺人。陰涸欲絕
常用人乳一杯。
某 脈左動如數,右小濡弱,病起嗔怒,即寒熱汗出心悸,繼而神魂自覺散越,夫肝臟藏魂,因怒則諸陽皆動,所見病源,無非陽動變化內風而為厥,故凡屬厥癥,多隸厥陰肝病,考內經治肝,不外辛以理用,酸以治體,甘以緩急,今精彩散失,鎮固收攝,猶慮弗及,而方書泄肝平肝抑肝方法盡多,至于補法,多以子母相生為治,此病全以肝腎下焦主法為正,所服醫藥,并無師古之方,未識何見。
阿膠一錢半 雞子黃一枚 人參一錢 生地三錢 金箔五片
某 冷自足上貫于心,初起周身麻木,今則口鼻皆有冷氣,病起驚恐,內傷肝腎為厥,沖脈隸于肝腎,二臟失藏,沖氣沸亂,其脈由至陰而上,故多冷耳。肝腎虛沖氣逆
淡蓯蓉 熟地炭 五味子 紫石英 茯苓 牛膝
汪 胃陽傷殘,濁氣上攻,將為痛厥,當治陽明之陽。痛厥
吳茱萸 姜汁 半夏 茯苓 粳米
又 照前方去吳萸加廣皮。
某 熱甚而厥,其熱邪必在陰分,古稱熱深厥深,病中遺泄,陰傷邪陷,發表攻里,斷難施用,和正托邪,是為正法。瘧厥
草果 知母 人參 半夏 姜汁 烏梅
徐評 案中所載甚雜,或有癇癥,或有痙癥,或有怔忡癥,或有火郁癥,或有驚恐癥,或有痰迷癥,皆謂之厥,此編書者之過也,至于當用人參,則厥癥十不得一者,乃居其三四,恐留邪之害,必有受之者矣。本文來自:中醫五絕網http://www.ibe2005.net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