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泄瀉第 3 頁
某 脾腎不攝,五更瀉。
巴戟 菟絲子 五味 補骨脂 芡實 建蓮 山藥 炙草
某 久瀉,脈虛。
人參 五味 禹余糧石
張氏 產后不復,腹疼瘕瀉。
炒菟絲餅 鹿角霜 生杜仲 淡補骨脂 炒黑小茴 炒杞子 茯苓
顧氏 閱病原是勞損,自三陰及于奇經,第腹中氣升胃痛,暨有形動觸,沖任脈乏,守補則滯,涼潤則滑,漏瘍久瀉寒熱,最為吃緊,先固攝下焦為治。
人參 炒菟絲餅 芡實 湖蓮 茯神 赤石脂
某 腎虛瘕泄。
炒香菟絲子 生杜仲 炒焦補骨脂 茴香 云茯苓
又 陽微,子后腹鳴,前方瘕泄已止。
人參 炒菟絲子 炒補骨脂 湖蓮肉 芡實 茯苓
顧 脾腎瘕泄,腹膨肢腫,久病大虛,議通補中下之陽。
人參 川熟附 茯苓 澤瀉 炒黃干姜
某 腎虛瘕泄,乃下焦不攝,純剛恐傷陰液,以腎惡燥也,早服震靈丹二十丸,晚間米飲湯調服參苓白術散二錢,二藥服十二日。
高 脈細下垂,高年久咳,腹痛泄瀉,形神憔悴,乃病傷難復,非攻病藥石可愈,擬進甘緩法。中虛腹痛
炙甘草 炒白芍 炒飴糖 茯神 南棗
王 過食泄瀉,胃傷氣陷,津不上涵,臥則舌干微渴,且宜薄味調攝,和中之劑,量進二三可安。食傷
人參 葛根 生谷芽 炙甘草 廣皮 荷葉蒂
徐評 治瀉之法,不過厘清降濁利水通氣,案中方亦平妥,重復者七八,編書之人,意欲何為,凡泄瀉無不有痰有濕有寒有風,故腸內不和而生此病,案中一味蠻補蠻澀,人參五味方居其半,無邪而純虛者,或能有效,如正雖虛而尚有留邪者,則此癥永無愈期矣,當時誤人亦不少也,當時此老名重,凡延診者,想必病重而久,故案中補澀之味甚多,而厘清降濁者少也。本文來自:中醫五絕網http://www.ibe2005.net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