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第 5 頁
三、情志失調
因情志失調而發病,屬精神因素致病,也是跟科常見的一類病因。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志活動,原本是人的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正常反應,并不致病。只有當情志變化失度,如受到突然的、強烈的或長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時,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變為致病因素而為害于眼,也即是“七情內傷”。
情志失調影響內臟各有所主,擾亂氣機也各不相同。如《內經》所說: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憂思則氣結等。由于臟腑內損,精氣不能上注于目,可使目失濡養;氣機紊亂可致氣滯血瘀、津液不行,或血隨氣逆,破絡灌瞳等。情志內傷,郁久還可化火,即所謂“五志化火”。若氣火攻目,則危害更急。
情志內傷導致的眼部病癥內、外障皆有,但一般以內障為多。常見的如胞腫多淚、目珠脹痛、綠風內障、青風內障、圓翳內障、視瞻昏渺、云霧移睛、血灌瞳神、暴盲、青盲等。
此外,還需指出兩點:一是眼病患者受到情志刺激可以加重病情,已向愈者還可導致復發。二是情志失調為病,除可從問診了解外,往往還有全身癥狀可察。
四、飲食失調
飲食是攝取營養、維持人體各部正常功能所必須的。但在飲食失調,影響臟腑功能失常時,就能成為致病因素。在眼科,常見有因饑飽失常、飲食偏嗜以及飲食不潔等方面原因致病者。
(一)饑飽失常
飲食應有規律,適量為宜。饑而不食,胃腸空虛,氣血生化之源貧乏,日久則臟腑精氣衰竭,不能上濡于目,發生眼病。一般發病較緩,內、外障皆有,但以視瞻昏渺、青盲等內障眼病較多見。暴飲暴食,消化不良,胃腸積滯,郁遏化熱人上攻于目,可致眼部紅赤腫痛、生瘡潰膿之類病癥。若為小兒患者,可釀成疳積,疳積上目則發雀目、翳障等,嚴重者可致失明。
(二)飲食偏嗜
過食辛辣炙賻、膏粱厚味、煙酒生冷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受損,蘊積痰濕熱毒,阻滯經絡;擇食偏嗜,或病后無節制地忌食葷腥,以致機體攝取營養不足或不全面,目失濡養,均可引起眼病。如針眼、胞生痰核、黑睛生翳、云霧移睛、視瞻昏渺、暴盲、雀目等。
(三)飲食不潔
多見于小兒,飲食不潔,腸道染蟲,日久成疳,疳積上目,可致雀目、翳障、蟹睛等疾。
總之,飲食不節多有飲食異常的病史,而且往往伴有一些全身癥狀,或是全身性疾病的眼部癥狀,臨證應注意辨別。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