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疾病的轉歸第 2 頁
二、轉歸的形式
疾病的轉歸是邪正交爭趨勢及其盛衰的表現:在疾病過程中,正氣與邪氣不斷地進行著斗爭.產生邪正盛衰的病理變化。種病理變化不僅關系到虛實證候,而且直接影響到疾病的轉歸:在一般情況下,正勝邪退,則疾病趨向于好轉而痊愈;邪勝正衰,則疾病趨向惡化甚至死亡。病的轉歸除痊愈和死亡外,尚有纏綿、后遺、復發等形式,
(一)痊愈
痊愈,痊謂病除,愈謂病瘳:痊愈即病愈,是指疾病狀態時的機體臟腑經絡的陰陽氣血紊亂消失,生理功能恢復正常,陰陽氣血重新處于平衡狀態。痊愈就是完全恢復健康,康復如初,即完全康復。痊愈是疾病轉歸中的最佳結局。疾病能否痊愈與痊愈的快慢,除依賴于病人的一般健康情況、抗病能力外,及時、正確、積極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外感風寒,邪氣從皮毛或口鼻侵入人體,若機體正氣比較充盛,抗御病邪的能力較強,則不僅能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使病變局限在肌表,而且正氣可以驅邪外出,使疾病痊愈。若用發汗解表法治療,使邪去而正氣恢復,可對疾病的痊愈過程起促進作用,
在疾病痊愈過程中,包括病邪對人體作用的消除或終止,人體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完全消失,陰陽氣血重新歸于相對平衡狀態。雖然暫時可能出現邪退正虛的局面,但最后終歸恢復健康。
(二)死亡
生盡謂之死,“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素問·逆調論》)。亡,死也,死亡。死亡,是生命活動的斷絕,是機體陰陽離決,整體生理功能永久終止的病理過程或結局。死亡,可分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兩類。生理性死亡,指享盡天年,無病而終,為自然衰老的結果。病理性死亡又分因病而亡和意外死亡。因病而亡,是各種疾病損傷,使機體氣血竭絕,陰陽衰極而離決。意外死亡是指跌打、外傷、中毒、車禍等各種意外損傷所造成的死亡。病理性死亡是在邪正斗爭及其盛衰變化的過程中,形成邪勝正衰,使疾病逐漸惡化而導致的一種不良的結局。
中醫學根據形神合一的生命觀,認為形存則神存,形盛則神明,形衰則神衰.形謝則神滅,神明則形安。得神者昌,失神則亡。死亡意味著形神分離,“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素問·移精變氣論》)。死亡,不僅是機體生命活動和物質生化的永久性終止,而且還要神氣皆去。換言之,形謝而神滅,神去則機息,生命告終而亡,故中醫學把亡神作為判斷死亡的重要標志。傳統認為,死亡是一個過程,包括頻死期、臨床死亡期和生物學死亡期。目前,一般認為,死亡是指機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著各組織器官同時死亡。因此,根據腦死亡的概念,把腦死亡作為判斷死亡的一個重要標志。一旦出現腦死亡,就意味著機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永久停止。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