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點第二節 女性的特殊生理第 4 頁

三、妊娠
從懷孕到分娩這個階段,稱為“妊娠”,也稱“懷孕”。
(一)妊娠的生理現象妊娠后母體的變化,明顯地表現是月經停止來潮,臟腑、經絡的陰血,下注沖任,以養胎元。因此妊娠期間整個機體出現“血感不足,氣易偏盛”的特點。
妊娠初期,由于血聚于下,沖脈氣盛,肝氣上逆,胃氣不降,則出現飲食偏嗜、惡心作嘔、晨起頭暈等現象,一般不嚴重,經過20-40天左右,癥狀多能自然消失。另外,妊娠早期,孕婦可自覺乳房脹大。妊娠3個月后,白帶稍增多,乳頭乳暈的顏色加深。妊娠4-5個月后,孕婦可以自覺胎動,胎體逐漸增大,小腹部逐漸膨隆。妊娠6個月后,胎兒漸大,阻滯氣機,水道不利,常可出現輕度腫脹。妊娠末期,由于胎兒先露部壓迫膀胱與直腸,可見小便頻數、大便秘結等現象。
另外,妊娠3個月后,六脈平和滑利,按之不絕,尺脈尤甚。《金匱要略》說:孕60日“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備急千金要方》說:“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西醫學也認為在妊娠11周以后循環血量才開始增加,這與中醫滑脈出現的時間是一致的。
妊娠后胎兒發育情況,最早在《內經》有記載。《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長。”此后多有論述胎兒發育者,而徐之才《逐月養胎法》所論較切實際,即《備急千金要方》說:“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體成,五月胎動,六月筋骨立,七月發生,八月臟腑具,九月谷氣人胃,十月諸神備,日滿即產矣。”說明前人對胎兒的發育、成熟有詳細觀察。
(二)妊娠的機理女子發育成熟后,月經按期來潮,就有了孕育的功能。受孕的機理在于腎氣充盛,天癸成熟,沖任二脈功能正常,男女兩精相合,就可以構成胎孕。《靈樞,決氣》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女科正宗》說:“男精壯而女經調,有子之道也。”正說明了構成胎孕的生理過程和必要條件。另外,受孕須有一定時機,《證治準繩》引袁了凡語:“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于一時辰間……此的候也……順而施之,則成胎矣。”這里所說的“氤氳之候”、“的候”相當于西醫學所稱之排卵期,正是受孕的良機。
四、產育
產育包括分娩、產褥與哺乳。分娩、產褥與哺乳是女子生育后代緊密聯系的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里都發生了急劇的生理變化,了解這些生理情況對指導臨床有重要的意義。
(一)分娩懷孕末期,即孕280天左右,胎兒及胎衣自母體陰道娩出的過程,稱為分娩。
關于預產期的計算方法,中醫學有明確記載,明,李梃《醫學入門》說:“氣血充實,可保十月分娩……凡二十七日即成一月之數。”10個月共270天。《婦科新說》說:“分娩之期或早或遲,……大約自受胎之日計算,應以二百八十日為準,每與第十次經期暗合也。”與西醫學計算為280天已基本一致。現在預產期的計算方法是:從末次月經第1天算起,月份數加9(或減3),日數加7,即可。如按農歷計算,月數算法同上,日數加14。孕婦分娩,又稱臨產,分娩前多有征兆,如胎位下移,小腹墜脹,有便意感,或“見紅”等。《胎產心法》說:“臨產自有先兆,須知凡孕婦臨產,或半月數日前,胎胚必下垂,小便多頻數。”此外,古人還有試胎(試月)、弄胎的記載,《醫宗金鑒》說:“妊娠八九個月時,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此名試胎……若月數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說明到妊娠末期常可出現子宮收縮,應與真正分娩相區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