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痛經四法第 3 頁
一般脹甚于痛,撫之或噯噫矢氣則舒,兼見乳脅作脹者多偏于氣滯;痛甚于脹,小腹拒按,血塊量多者,偏于血瘀。如《醫宗金鑒》說:“凡經來腹痛,若因氣滯血者,則多脹滿,因血滯氣者,則多疼痛。”偏于氣滯者宜調氣定痛,多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加減。偏于血瘀者需行瘀止痛,多用膈下逐瘀湯或琥珀散加減。
補而通之
痛經之因于虛者,多由稟賦素弱,肝腎虧損,或大病久病之后氣血不復或因房事不節,生育過多等因素,導致氣血虧虛,運行遲滯所引起。虛性痛經之發病,必因虛而夾瘀、夾滯,而產生疼痛。清·江之蘭《醫律筏》之“痛雖有虛實寒熱之分,然皆主于氣郁滯,氣不滯則痛無由生。氣虛則氣行遲,遲則郁滯而痛;血虛則氣行疾,疾則前氣未行而后氣又至,亦會郁滯而痛。”這正是對虛痛機制的詮釋。
哈荔田還認為,古人主張經前腹痛多實,經后腹痛多虛,固然可以作為辨證的一個方面,但也不可印定眼目,虛證未必都在經后,實證亦未必盡在經前,臨床尚應綜合各方面癥狀進行辨證。一般虛性痛經,多表現為經期或經行將盡或經后少腹綿綿作痛,或隱痛,或痛如牽引、抽掣,經量稍多則腹痛加劇,按揉則減,經期或先或后,色淡量少,稍夾血塊,腰酸背楚,頭暈心悸,便溏或燥,舌淡苔薄,脈沉細弱等癥狀。
治療原則宜補而通之,特別在經期往往還側重于通。虛性痛經尚有氣虛及血,血虛及氣的不同情況,前者多有氣短無力,心悸少寐,納呆便溏之類癥狀,治從心脾,兼于行氣化瘀,方用歸脾湯加川斷、桑寄生、杜仲補氣養血,兼以劉寄奴、延胡索、烏藥等行氣活血;后者治從肝腎著手,兼活血行滯,以六味、二至滋補肝腎,兼以劉寄奴、五靈脂、香附等通瘀活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宮頸肥大]宮頸肥大怎么回事 07-23 [盆腔炎]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盆腔炎有效果嗎 06-12 [痛經][圖文]按摩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方法 04-10 [痛經]中藥臍療治痛經 03-02 [宮頸炎]宮頸炎的癥狀及危害 02-13 [乳腺癌][圖文]中醫防治乳腺癌的方法 02-12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會癌變嗎? 02-12 [宮頸糜爛][圖文]宮頸糜爛癥狀 宮頸糜爛有什… 02-05 [乳腺癌][圖文]乳腺癌的原因 怎樣預防乳腺… 02-05 [宮頸囊腫][組圖]宮頸囊腫圖片 宮頸囊腫怎么…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