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衛生計生十大新聞第 7 頁
⑦ 《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印發,器官分配陽光運行有了制度保障
器官移植之困有望破解
■新聞回放
今年2月25日,中國公民逝世后器官自愿捐獻工作全面啟動。經過3年艱辛努力,一個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指導原則并符合中國國情的器官捐獻移植體系已初步形成。
今年8月1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強制實施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不但明確了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資格和職責,還明確了器官獲取組織的資格和職責,確保器官分配在陽光下運行。
我國的人體器官移植工作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到現在每年大約有1萬人次接受器官移植手術,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人體器官移植國家。與之相對應,目前國內可查詢的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30萬名,捐獻器官嚴重不足已成為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窘境。
為破解這一困局,我國曾系統性利用死囚器官進行移植,這嚴重影響了我國作為一個文明進步的政治大國的形象。我國的長期規劃目標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最終像許多先進國家一樣廢除死刑。如果不能建立一個公民自愿器官捐獻體系,器官的嚴重短缺將不可避免。
自2007年5月國務院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以來,我國人體器官移植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2010年,原衛生部與中國紅十字會啟動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獻工作試點,兩部門聯合相繼出臺30多個器官捐獻的相關配套政策文件。
2013年11月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管理委員會主任黃潔夫在于杭州召開的中國器官移植大會上宣讀了“杭州決議”,要求器官移植醫務工作者嚴格遵守《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框架下頒布的政策和措施,要求所有的器官移植醫院必須確保符合醫學倫理的器官來源、遵循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獻的中國三類標準流程。黃潔夫在會上表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已進入一個以公民自愿捐獻器官為主要器官來源的發展新階段,死囚器官捐獻有望被公民自愿器官捐獻取代。
■入選理由
確保器官捐贈和分配在陽光下運行。一系列體制架構及法規政策的落實,有望使我國器官移植工作體系向規范化邁進。器官捐獻工作涉及社會、倫理、法制、教育、文化等諸多方面,除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與中國紅十字會以外,還需要公安、交通、教育、民政、宣傳、婦聯等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搭建一條傳遞“生命的禮物”的綠色通道。
當前,公眾囿于傳統文化心理,對身后捐獻器官的積極性還不高,對捐獻后器官的公平、公開分配信心也不足。如何在全社會營造器官捐獻、傳遞愛心的氛圍,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國的器官捐獻事業起步較晚,必將在陽光運行中走過漫長的探索發展階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 01-04 [醫藥考試]2015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 12-01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第三期難治 10-20 [醫藥資訊][組圖]第三期難治病明中醫學術沙 10-19 [醫藥資訊]符合條件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 09-28 [五絕動態][組圖]五絕指針療法確定為2015百 08-15 [五絕動態][組圖]定興縣五絕指針按摩服務中 07-29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首屆華企峰 07-27 [醫藥資訊][組圖]首屆華企峰會2015百項健康 07-27 [醫藥考試]首批中醫類別實踐技能考試國家基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