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藥浴的分類
藏藥浴的分類
藏藥浴一般可分為:藥水浴、藥汽浴、礦泉浴和縛浴。中醫五絕網為您詳細介紹一下藏藥浴的四種分類。
1、藥水浴:
又稱五味甘露浴,其基本方劑為五甘露藥。所謂五甘露藥包括草山甘露杜鵑葉、陽山甘露圓柏葉、陰山甘露藏麻黃、水甘露水柏枝、土甘露野蒿等五種藥物。輔藥為沒有吐、瀉、毒等副作用的各種藥物,特別是巖精、寒水石、三黃水藥、蒺藜、麝糞、堿花等較為常用。將藥搗碎加水煮熟,再取總藥量1/3的糧食煮熟,將藥與糧食混合起來,加入酒曲,發酵后加水再煮,濾渣取液,使患者全身或局部浸入該藥液中洗浴。
2、藥汽浴
也稱蒸療法。將五味甘露藥搗碎加水,置于鍋中熬熟,大鍋上用多孔木板覆蓋,上鋪毛氈,使患者躺于其上,并用棉毯將患者和木板一起蓋嚴,以不使藥汽外露。傳統藏醫藥浴療法另有陳骨浴,即以生銹的陳人骨或各種動物朽骨熬煮于鍋中,用其水液或水汽進行水浴或蒸療。
3、礦泉浴
地下溶解了各類礦物質的熱水冒出地面后,所形成的礦泉,因其所含礦物成分的不同,對多種疾病都具有治療效果。礦泉水的種類很多,《晶珠本草》中記載的礦泉水就有101種之多,歷代藏醫對這些礦泉也有不同分法。按水所含主要礦物質的不同,一般分為五種:一是主含硫磺的礦泉:水色為黃色,水味苦,散發硫磺氣味,周圍可見硫磺結晶物;二是主含寒水石的礦泉:水色清澈無色無任何氣味,注入茶酒中茶酒不變色,周圍可見寒水石石塊;三是主含巖礬的礦泉:水色青藍,渾濁不清,有礬味;四是主含巖精的礦泉:水色發紫,味苦,可見巖精;五是主含石灰石的礦泉:水色特別清,味苦,有焦糊氣味,可見灰白色或其它顏色的石灰石。
4、縛浴
也稱罨浴,是用水調和對癥藥劑,用薄布包好,捆敷于患處的一種療法,比其它浴法更為簡便易行。縛浴分清熱縛浴和祛寒縛浴兩類,清熱縛浴多采用藥物包括谷物磨成粉后,加芝麻油或陳年植物油調和,用布包扎于患處,還可選取植物鮮花煮過后再行縛浴;祛寒縛浴多采用動物糞如鼠糞、鴿糞,也可用酒煎各種動物碎骨代替。縛浴法主要應用于局部病變,若發病范圍較廣,則不宜采用此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