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泡腳外治眩暈
中藥泡腳外治眩暈
泡腳療法是祖國醫學中古老而有效的中醫外治療法,俗話說:“睡前泡泡腳,勝過吃補藥”;“春天洗足,升陽固脫;夏天洗足,祛除暑濕;秋天洗足,潤肺濡腸;冬天洗足,丹田溫灼”。中藥泡腳療法是根據中醫辨治原則及利用內病外治的原理,選擇適當藥物,用水煎取汁液后浸泡雙腳,通過藥物對足部穴位及經絡的刺激滲透作用,達到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眩暈是臨床常見病證,病名最早見于《內經》。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甚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常同時并見,故稱眩暈,該病多見于老年人,也可發于青年人,可反復發作,妨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嚴重者可發展為中風或厥證甚至危及生命。眩暈病位在頭竅,其病變與肝脾腎有關,臨床上應用中醫中藥泡腳療法預防治療眩暈,對控制眩暈的發生有較好的療效。
羌葛祛濕荊佩方治眩暈 藥用天麻12克,羌活15克,白芷12克,葛根18克,荊芥10克,絲瓜絡24克,木瓜15克,石菖蒲15克,佩蘭15克,陳皮10克。多用于臨床見以下癥狀者:眩暈,頭重昏蒙或伴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功用化痰祛濕,適用于痰濕中阻所致眩暈。用法:將上藥加水2500毫升,煎至水剩1800毫升時,澄出藥液,倒入腳盆中,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晚臨睡前泡洗1次,每次40分鐘,15天為1個療程。
桑菊定風鉤芩方治眩暈 藥用天麻15克,夏枯草24克,鉤藤24克,桑葉60克,菊花15克,石決明18克,黃芩15克,白疾黎18克,秦艽15克,臭梧桐24克。多用于臨床見以下癥狀者: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遇煩勞郁怒而加重,顏面潮紅,急躁易怒,肢麻震顫,舌紅苔黃,脈弦數;功用平肝潛陽,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眩暈。用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煮35分鐘,去渣取液,與1800毫升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晚臨睡前泡洗1次,每次45分鐘,15天為1個療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