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外治法
吳茱萸,辛,苦,大熱,歸肝、腎、脾、胃四經,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臨床常用寒滯經脈諸痛證,如寒疝腹痛、厥陰腹痛、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及寒濕腳氣腫痛。因其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作用,也常用于中焦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泛酸或外寒內侵、胃失和降之嘔吐。還用于脾腎陽虛、五更泄瀉,取其溫脾益腎、助陽止瀉之效。
然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又有小毒,故臨床常用量為3~6克,輕淺之證或可獲效,而陰寒重癥則杯水車薪,無濟于事。筆者根據清代吳師機“外治之法即內治之法,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用吳茱萸外治諸病,現簡介如下:
寒疝腹痛:吳茱萸30克,小茴、丁香、肉桂、細辛各10克。共研細末,陳醋調膏,貼于臍及痛處,每日一次。
小兒咳嗽:吳茱萸6克,麻黃、杏仁、細辛、干姜、五味子各3克。共研細末,以鮮生姜汁調膏貼臍、肺俞(雙)、涌泉(雙),每日一次。
小兒哮喘:吳茱萸6克,明礬6克,沉香3克。共研細末,以鮮生姜汁調膏,貼臍及涌泉(雙),每日一次。
小兒流涎:吳茱萸6克,生南星3克.共研細末,陳醋調膏,貼涌泉(雙)。
小兒蕁麻疹:吳茱萸6克,防風6克,蟬衣6克。共研細末,陳醋調膏,貼臍、曲池(雙)、血海(雙)。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