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的中醫外治法
眩暈的中醫外治法:中醫認為,眩暈多由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痰濁中阻所致,治宜平肝潛陽、益氣養血、補益肝腎、燥濕化痰。據臨床觀察發現,采用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暈。中醫五絕網為您提供以下幾種方法供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藥枕療法 配方1:夏枯草、荷葉、竹葉、公英、菊花各50克,研為細末,裝入布袋中,當枕芯用,連續1~2月。配方2:野菊花500克,紅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葉、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粗末,裝入枕芯,3個月為1療程。此二方均可清熱平肝,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
塞耳療法 靈磁石10克,研為細末,分成2份,用紗布包裹,塞于雙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時,連續5~7天。可平肝潛陽,適用于腎虛眩暈。
耳穴療法 取米粒大小的冰片,放在0.5厘米×0.5厘米的橡皮膏中心,貼于雙耳穴上(取穴:神門、腦、皮質下、交感,雙側,每次2~3個穴位),3天1換,4次為1療程。用藥時應將橡皮膏嚴格密封周圍,防止冰片揮發。個別人貼藥后有欲寐感,以后轉清醒,不必多慮。此方也可治失眠證。
敷百會法 蓖麻仁、生半夏各等量,共搗成膏狀,外敷于頭頂正中心之百會穴處,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2~3天。可化痰除濕,適用于痰濕眩暈,一般用藥30分鐘后眩暈可明顯減輕。
足浴療法 取山梔子、鉤藤各10克,水煎取藥液泡腳,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連續5~7天;也可用夏枯草30克,鉤藤、桑葉、菊花各20克,水煎足浴。此法適用于肝陽上亢型眩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