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冬病夏治是怎么回事嗎第 2 頁
“我們根據中醫扶正祛邪理論,選擇以肝、脾、腎俞三穴及命門作為風濕病‘冬病夏治’的選穴,意在達到扶正培本,使體內陰寒之氣易解的作用。”姜泉介紹,背腧穴是臟腑精氣輸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可治療與該臟腑有關聯的肢體病。風濕病多易侵犯肝、脾、腎三臟,而命門又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內藏真火,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溫煦五臟六腑,充養皮肉筋脈。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所用藥物主要有蓽茇、白芥子、生姜等。其中蓽茇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止痛,溫中下氣,補腰腳;白芥子溫通經絡,善散“皮里膜外之痰”,又能消腫散結止痛;生姜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這些藥物共用,能更好地振奮陽氣、散寒止痛。姜泉解釋:“由于貼敷多為辛散類藥物,貼藥后皮膚有時會有發熱感、灼痛感,有些皮膚敏感的患者可能還會出現起泡,這些都屬正常現象。”
姜泉特別提醒,有關節熱痛,發熱,不怕涼、反怕熱等癥狀,屬于熱證的風濕病患者,應當慎用或忌用穴位貼敷。并且,年老有多系統慢性病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背部有皮疹者、瘢痕體質者、皮膚過敏者慎用。孕婦更是應該禁用。
“另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并不是‘藥到病除’、‘一貼即靈’。貼敷藥物主要是循序漸進地起到扶正的作用,而不是立即止痛。所以要堅持每年‘三伏’都治療。”姜泉建議患者選用穴位貼敷治療前,先向醫生咨詢,簡述自身病情、檢查體質情況,以便辨證施治。一些年老體虛的患者易感風濕病,也可咨詢醫生后,使用穴位貼敷對風濕病進行預防。同時,要盡量堅持治療,有些疾病還必須堅持貼敷幾年,以達到最佳效果。
除穴位貼敷還有其他療法
對既往貼敷的風濕病患者回顧性調查研究表明,冬病夏治三伏天穴位貼敷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病、復發性風濕癥等疾病偏寒證型有很好療效,對關節疼痛、關節腫脹均有明顯的緩解作用。三伏穴位貼敷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有效率54.29%以上,可有效改善關節疼痛、畏寒肢冷等癥狀,對類風濕關節炎、關節腫脹、晨僵、疲乏等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穴位貼敷安全性較好,僅出現輕微的皮膚刺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