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適合冬病夏治
什么病適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適應癥
哮喘、慢阻肺病、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體虛反復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所有冬季易發、陽氣不足的虛寒性疾病,均為冬病夏治的適應癥。
哮喘,包括咳嗽變異型哮喘、也或伴有過敏性鼻炎,這部分病人多為過敏體質,或有遺傳因素。多體質虛弱,或處在生長發育期,或處更年期,女性病人發病也受月經生育影響。中醫認為這些病人存在肺脾腎虧虛,而以腎陽虛為主,最適合冬病夏治療法。
冬病夏治主要方法
以中藥穴位敷貼為主,及穴位注射、內服中藥等療法。哮喘的發生,為宿痰內伏于肺,遇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誘因而發,發病的基礎為痰飲內伏,肺脾腎虧虛。穴位敷貼可溫經散寒,祛痰逐飲;穴位注射可起到溫陽補腎,納氣定喘的作用;內服中藥以溫陽補腎填精,健脾補肺調治為主,使哮喘發作得到控制或減少。
穴位敷貼 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哮喘,源于清朝名醫張璐《張氏醫通》中的白芥子涂法。后人在此基礎上進行發揮。中藥穴位敷貼主要是采用具有溫陽散寒滲透作用的中藥,如白芥子、細辛、甘遂等多味藥物,將其磨成粉末,用姜汁調制成藥餅,貼敷于人體特定的穴位,通過透皮吸收方式,使藥物有效成份進入人體,發揮治療作用,也可配合微波照射或電離子導入增強其作用。敷貼藥物的藥性多芳香走竄,通過腧穴可直達肺經、由表入里,循經絡達臟腑,調節氣血陰陽,發揮“皮膚隔而毛竅通,不見臟腑恰直達臟腑”的作用。
穴位敷貼的時間:每年7~8月,三伏天前后。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陽中之陽,午時是一天中的陽中之陽,中醫認為這一時辰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因此用藥后吸收得最為徹底。
穴位注射 采用具有溫陽補腎、納氣定喘作用的純中藥針劑,注射于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作用的穴位——足三里。穴位注射通過針刺、藥液對穴位的滲透刺激作用與藥物治療的雙重作用,起到扶正固本,防病治病的作用。對支氣管哮喘可起到改善腎陽虛體質的作用。
內服中藥 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理論,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和體質狀況,進行調治及隨證加減。主要藥物有黨參、黃芪、白術、仙靈脾、巴戟天、黃精等,具有益肺健脾補腎,扶正固本的作用,并可加入一些具有抗過敏作用的中藥,如地龍、干蟾、蜈蚣、全蝎等蟲類藥物,以及平喘止咳等對癥治療藥物。
冬病夏治注意事項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飲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以配合治療,達到最佳效果。
遠離空調 進入空調房后,皮膚會因遇冷毛孔收縮,影響藥物的滲入,同時也會降低經絡傳導的速率和活躍性。
少吃冷飲 冷飲一方面可傷及脾胃的陽氣,使本已陽虛的體質更加虛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積在體內的寒氣凝滯,向外發散時困難,影響治療效果。
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時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經緊張得到調整,從而提高經絡穴位對藥物刺激的識別,引導藥效直達病灶。
情緒樂觀 研究表明,平和樂觀的情緒可使機體免疫功能處于一種最佳狀態,這種狀態有利于頑疾的治療和康復。夏季氣候的影響使一部分人心情煩躁,易于激動,因此,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通過轉移注意力、聽音樂等方式有意識地克制自己的這種情緒。
適度鍛煉 適度的鍛煉可增加神經肌肉協調性、鼓舞陽氣的生發、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出體表,同時增強體質和機體的抵御能力。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