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防病未然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根據“天人合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使用藥物內服和外用等方法,調整人體陰陽平衡,預防和治療冬天或受寒后容易發作的頑固性疾病。在冬季或受寒后易患病者多屬于平素脾腎陽虛、正氣不足,這些人因受夏季陽氣隆盛的影響與促動,和人體陽氣在夏季處于一年中變化的峰值,虛陽有欲動而趨于好轉的態勢,體內寒凝之氣也因此易于解除,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佳效,即為“春夏養陽”的體現。
在人體的穴位上貼藥防治是頗有代表性的方法,一般稱為“三伏敷貼”,中醫稱為天灸。主要由細辛、元胡、干姜、白芥子、肉桂等刺激性的中藥制成,使用時固定敷在特定穴位上,保留一定時間,通過藥物對皮膚的刺激,疏通背部穴位,一氣貫通,從而系統調節人體免疫功能。
適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咽炎、甲減、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強直性脊柱炎、產后風濕等)、脾胃虛寒類疾病(腹瀉、腹部冷痛等)、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痛經、凍瘡及體質虛弱所致的易感冒、手足發涼等。
“冬病夏治”療法包括多種治法,除穴位敷貼,還有中藥內服和外用、艾灸、中藥熏蒸、中藥藥浴等。好發“冬病”的病人多以肺脾腎三臟的陽氣虛損為根本,通過內服益氣扶陽的中藥可達到補陽目的。內治以補腎、固護正氣為主,據病情不同可選用扶正抗敏合劑、健脾益腎理肺膏、寧肺合劑、健胃膠囊等中成藥。灸法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培補脾胃、強壯元陽、扶正祛邪。《醫學入門》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如常灸足三里具有理脾胃、調氣血、助消化、補虛弱的功效,灸神闕、氣海、關元穴能溫補元陽、健運脾胃,艾灸對于虛寒性消化系統、婦科疾病等均有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