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的臨床意義
診脈是中醫(yī)臨床不可缺少的診察步驟和內(nèi)容。脈診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脈象能傳遞機體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窺視體內(nèi)功能變化的窗口,可為診斷疾病提供重要依據(jù)。脈診在臨床中的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 辨別病位
疾病部位有表里之分,外感病大多病位表淺,脈象多浮;內(nèi)傷雜病多傷及氣血陰陽,病變部位相對在里,故脈象大多不浮;若病在氣,氣虛為虛脈,氣滯為短脈;病在血,則血虛為細脈,血瘀為澀脈,血寒為沉遲或弦緊,血熱為滑數(shù);病在五臟,脾虛多濡脈,肝病多弦脈,肺虛多虛脈,腎虛多細弱脈,心病多結、代、促、遲、數(shù)等脈。
2、 闡述病性
病證復雜多變,但病性無外乎分寒熱虛實。脈象能較客觀地反映疾病性質。寒病脈多遲、緊、弦;熱病脈多數(shù)、滑、洪;虛證脈多虛弱無力,如細、弱、濡、緩、微、散等;實證脈多應指力強,如洪、弦、滑、長緊等。
3、 推測病因病機
從脈象推測病因病機在許多古醫(yī)籍中都有記載,如《金匱要略·水氣病篇》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又如《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篇》曰:“脈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陽微陰弦是指關前(寸部)脈微弱,關后(尺部)脈弦急,陽微為胸陽不足,陰弦為陰邪內(nèi)盛,二者結合,說明上焦陽虛,下焦陰邪乘虛沖逆于上,導致胸痹而痛。
4、 推斷預后
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脈象隨之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及時準確的辨清脈象,對預測疾病的進退,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如外感病脈象由浮轉沉,病證由表入里,病情加重;若實熱證熱勢漸退,脈象和緩,是熱退將愈之候,反之脈急數(shù),煩躁不安,則病情加重;若久病、重病,雖精神不振,但脈漸和緩有力,是胃氣漸復,疾病向愈之佳兆。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fā)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qū)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jīng)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y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