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血

嘔血與咳血,血皆從口中吐出,但兩者病位截然不同。嘔血者,血來自于胃或食道;咳血者,血來自于肺或氣管。嘔血系血隨嘔吐物而出,出血量常常較多,且有胃氣上逆嘔吐之表現;而咳血,則血常隨痰而出,痰與血混,并有肺氣上逆的咳嗽表現。臨床上應注意加以區別。
嘔血一癥,病變主要在胃和食道,與肝脾等臟腑關系密切。多由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勞逸過度,造成火自內生,或氣虛不攝,血液妄行,或因他臟影響而導致胃絡受傷,引起吐血。《諸病源候論·血病諸候·吐血候》說:“上焦有邪,則傷諸臟,臟傷血下,入于胃,胃得血則悶滿氣逆,氣逆故吐血也。”葉天士說:“酒熱戕胃之類,皆能助火動血。”《養生方》云:“思慮傷心,心傷則吐血。”
【常見證候】
胃熱壅盛:嘔血鮮紅或紫暗,突然發作,多混有食物殘渣,發作前多伴有煩熱口渴,胃脘灼痛,吞酸嘈雜,口渴喜冷飲,或于酒食后誘發,大便秘結或解而不暢,色黑如漆,小便色赤,唇紅口臭,舌質紅,苔黃厚,脈滑數。
肝火犯胃:嘔吐血鮮紅或紫暗,多混有食物殘渣,胸脅脹痛,胸悶不舒善太息,口苦,心煩易怒,少寐多夢,尿黃便干,舌紅苔黃,脈弦數。
心脾兩虛:嘔血色淡而不鮮,纏綿不止,胃脘隱痛喜按,心悸氣短,面色恍白,神疲無力,納呆,腹脹,便溏,苔白潤,脈細弱。
胃陰虛:嘔血反復不止,色紅量少,胃脘隱痛,不思飲食,咽干口燥,低熱不退,五心煩熱,少寐多夢,乏力消瘦,舌鮮紅,少苔,脈細數。
胃脘血瘀:嘔血其色紫黑有瘀塊,伴胃脘刺痛,痛有定處,拒按,面色黯黑,口渴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舌有紫斑,脈弦數。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