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的歷史
原始人類在與自然界斗爭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有些動、植物既可充饑又可保健療疾,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認識并開始利用火!抖Y含文嘉》中記載:“燧人氏鉆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于禽獸!笨梢娀鸬陌l現是人類飲食營養養生保健的一次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陶器的出現和使用,食物的炮制不僅限于“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調方法日益多樣化,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此時期還出現了酒,在《呂氏春秋》中就已有“儀狄作酒”的記載,但最初只限于糧食作物和果實自然發酵而成的酒,此后又出現了復合成分的食用酒和藥用酒。
商代的大臣伊尹改革了烹飪器具,并發明了羹和湯液等食品,開創了煮食和去渣喝湯的飲食方法。公元前5世紀的周代,出現了專門掌管飲食營養保健的“食醫”。此后,醋、醬、糖、豆腐等調料及食品也相繼出現。
戰國時期的《內經》是我國第一部醫學理論專著,《素問•五常政大論》主張:“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睍懈叨仍u價了食療養生的作用,也是食療養生理論的重大進步。
東漢名醫張仲景治療外感病時服桂枝湯后要“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在服藥期間還應禁忌生冷、粘膩、辛辣等食物,可見其對飲食養生及其輔助治療作用的重視。
隋唐時期有很多食療專著問世,如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專論食治,他主張“為醫者,當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此后《食療本草》、《食性本草》等專著都系統記載了一些食物藥及藥膳方。宋代的《圣濟總錄》中專設食治一門,介紹各種疾病的食療方法。宋代陳直著有《養老奉親書》,專門論述老年人的衛生保健問題,重點談論了飲食營養保健的重要作用。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編撰的《飲膳正要》一書,繼承食、養、醫結合的傳統,對健康人的飲食做了很多的論述,堪稱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谷物、蔬菜、水果類藥物300余種,動物類藥物400余種.皆可供食療使用。此外,盧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及費伯雄的《費氏食養三種》等著作的出現,使食療養生學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