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的分類
粥類: 粥即用米加水煮制而成,如加入藥物同煮便稱作藥粥,亦可將適量藥汁兌入粥中供病人服用。它包括了食療與藥療的雙重效果。如干姜是中醫用于溫中散寒的藥物,但無補養作用,只適用于里寒之癥;粳米或糯米可以健脾益氣,卻沒有散寒力量。若用干姜與米合煮粥服食,就成為具有溫補脾胃,治療脾胃虛寒的食治良方。又如用糯米煮成粥,在煎煮時加入適量蔥、姜,煮熟后兌入一小杯醋,既能治療感冒,又能防感冒。由于谷米煮粥,加入藥特別是補益性的藥粥,可以正常當作早餐或點心食用,既可充饑,又作食治。粥類食品簡便易行,在古今食療中用的最多。
羹類: 羹又稱湯,它是以肉、蛋、奶、海味等為主體原料,制成的較稠厚的湯液。可作為正餐,亦可作為佐餐食用。如百合銀耳羹,用百合50克,銀耳25克,冰糖50克,先將百合、蓮子、銀耳加水煮熟,用文火煨至湯汁稍粘,再加入冰糖,冷后即可食用。具有安神健腦之功,每晚睡前服,治失眠、多夢、焦慮、健忘。
茶類:又稱“代茶飲”,是指含有茶葉或不含茶葉的藥物,經粉碎混合而成的粗末制品(有些藥物不經粉碎亦可)。一般不用峻猛或過苦的藥材。藥茶用開水沏后或加水煮后,即可象日常飲茶一樣頻頻飲之。如治療風寒感冒的姜糖茶,即由生姜、紅糖組成。又如菊花茶,即以中藥菊花用水沏后頻服,可治頭暈、目眩,具有清熱、明目之功。
酒類:亦稱“藥酒”,即用中藥與酒相結合的一種液體劑型,可用浸泡法或釀制法制備。中醫認為,酒能通血脈,去寒氣,行藥勢。常用的藥酒有枸杞酒、人參酒、鹿茸酒、健美酒等。但這種藥酒的缺點是不能飲酒的人或肝腎功能差的人不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