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腔穿刺術

1、目的及用物準備
(1)目的:
①檢查關節腔內積液,以明確診斷。
②抽出關節腔內積液、積血或積膿,以達到減壓。
③關節腔內注入某些藥物進行治療。
(2)用物準備:
①常規消毒治療盤1套。
②無菌關節穿刺包:內有穿刺針頭、 5ml和20ml注射器、洞巾、紗布。
③其它用物。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按需要準備標本瓶、培養瓶或注射藥物、繃帶。
2、操作與護理與各關節穿刺點
(1)操作護理:
①向病人做好解釋,消除顧慮,取得合作。
②按穿刺部位選擇臥位,鋪好橡皮巾和治療巾,避免污染床單。
③協助術者進行常規皮膚消毒,戴無菌手套,鋪好洞巾,穿刺點進行浸潤麻醉。
④施行關節腔穿刺,抽出積液或注入藥物。
⑤穿刺完畢,拔出針頭,再次消毒穿刺部位 ,覆蓋紗布,穿刺減壓者局部需用加壓包扎并適當固定。
⑥取積液做細菌培養和常規化檢。
⑦整理用物,安置病人,及時將標本送檢。
(2)各關節穿刺。從肩峰前、外或后向肩峰下刺入,均可進入關節腔。肩關節積液波動多在前面較明顯,故可從肩峰前面波動最明顯處刺入。
①肩關節穿刺。從肩峰前、外或后向肩峰下刺入,均可進入關節腔。肩關節積液波動多在前面較明顯,故可從肩峰前面波動最明顯處刺入。
②肘關節穿刺:
A、后側穿刺。屈肘90°,在尺骨鷹嘴和肱骨外髁之間刺入;或屈肘45°,自尺骨鷹嘴突近端穿過肱三頭肌腱刺入鷹嘴窩。
B、外側穿刺。前臂被動旋轉,觸到橈骨小頭,在其近端與肱骨頭之間自外側刺入。
③腕關節穿刺;
A、背側穿刺。在伸拇指長肌肌腱的尺側,橈骨下緣的凹陷處垂直刺入。
B、尺側穿刺。在尺骨莖突下尺側屈腕肌和尺側伸腕肌之間刺入。
④髖關節穿刺:
A、前側穿刺。取仰臥位,雙下肢盡量伸直,在腹股溝韌帶稍下方,觸及股動脈搏動后,在外側1cm處垂直刺入可達股骨頭,稍后退即可抽出關節液。
B、后側穿刺。自股骨大粗隆中央與髂后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刺入。
⑤膝關節穿刺。取仰臥位,膝略彎曲,自髕骨上緣內外側或髕骨下緣內外側刺入。
⑥踝關節穿刺:
A、前外側穿刺。在伸趾肌腱外緣與外踝之間的凹陷處,刺向下內后方向可達關節腔。
B、前內側穿刺。在內踝前刺向下外后方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