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穿刺術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8-5-10 11:50:15 

1、目的
(1)對疑難腎疾病經臨床、實驗室及輔助檢查,不能明確診斷者。
(2)采取腎臟活體組織作光鏡、電鏡及免疫熒光檢查,以診斷腎臟病理類型,病變程度及治療后的反應。
(3)對腎臟移植術后有嚴重的排異反應者,通過活檢確定治療方法。
2、用物準備
(1)常規消毒治療盤一套。
(2)無菌腎臟穿刺包:內有腎臟穿刺針、腰椎穿刺針、5ml和20ml注射7號針頭、尖頭手術刀、洞巾、紗布。
(3)其它用物:2%普魯卡因、無菌手套、多頭腹帶、小砂袋、盛有甲醛固定液之標本瓶、無菌生理鹽水、甲紫溶液。
3、操作與護理
(1)術前準備:
①進行普魯卡因皮試、測定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上術檢查正常者方可穿刺。
②進行靜脈腎盂造影及超聲檢查,以了解腎臟的位置、輪廓、功能及距離皮膚的深度,便于確定穿刺點。有條件者,可在放射線電視下選擇穿刺部位。
③測定血型,配血,必要時輸血。
④術前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消除顧慮,取得配合,并訓練病人床上使用便器,反復練習吸氣屏氣動作,以配合手術。
⑤準備穿刺體位,病人取俯臥位(最好臥于硬板床上),腹部墊以厚枕,以固定腎臟,防止向腹面移動。
⑥穿刺部位選擇,一般取背部12肋下緣0.5-1.0cm,距背正中線66.5cm,可參照X片校正,使穿刺點遠離腎門區,穿刺點確定后用甲紫在皮膚上作一標記。左側穿刺有可能損傷脾臟,故一般穿刺右腎,鋪好橡皮巾和治療巾。
⑦協助術者進行常規皮膚消毒,戴無菌手套,鋪洞巾,以2%普魯卡因自皮膚行局部浸潤麻醉直達腎包膜。
⑧術者先用腰椎穿針在穿刺點垂直刺入,以試腎臟距皮膚深度,針尖進入腎囊時有落空感,且針體隨呼吸運動,囑病人屏氣,將針徐徐推進,待觸有實物感時,用手指固定針的深度,退出腰穿針。
⑨根據測知的深度,在腎臟穿刺針梗上定好標記,皮膚至腎臟表面的距離為測知的深度,測知的深度減去0.5cm為1號標記物,如測知深度加4cm為2號標記物距針尖的距離.將20ml注射器與腎臟穿刺針上的膠管相接好,并抽入無菌生理鹽水10ml.
⑩在穿刺點用夾刀在皮膚上作一小切口,將腎臟穿刺針垂直刺入至1號標記物處,推注生理鹽水1-2ml,以去除堵塞針腔內的軟組織。然后將1號標記物移至2號標記物處。
⑾助手抽取注射器活塞使產生負壓,囑病人屏氣,術者將穿刺針迅速推進至2號標記處,隨即拔出。向腎臟穿刺的進、出針時間極短,約為0.25秒。
⑿拔出穿刺針后,用無菌紗布緊壓穿刺點,以膠布固定,壓上小砂袋,并以多頭腹帶包扎。囑病人原位靜臥半小時,然后取自由臥位,嚴格臥床24小時。
⒀用生理鹽水或空氣將穿刺針內腎組織沖出,置于甲醛固定液之標本瓶內,立即送化驗。
⒁整理病人床單及用物。
(2)注意事項:
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②密切觀察病情,每15分鐘測量脈搏、血壓1次,待2小時后,每1-2小時測1次。
③鼓勵病人多飲水,術后6小時無尿者,應進行靜脈輸液,觀察尿量、尿色、留取尿液標本送化驗。有肉眼血尿者應延長臥床時間直到血尿消失3次以上為止。
④注意觀察術后并發癥:
A、出血、血尿一般在1-6天內消失,偶見嚴重出血、腎周血腫。
B、腰痛。穿刺側腰痛多于1周內消失,偶可因血塊堵塞腎盂或輸尿管而引起腎絞痛。
C、感染。因無菌操作不嚴格,或原不感染病灶于穿刺后造成感染擴散所致。如發現上述現象應立即與醫生聯系,并作相應處理。
(1)對疑難腎疾病經臨床、實驗室及輔助檢查,不能明確診斷者。
(2)采取腎臟活體組織作光鏡、電鏡及免疫熒光檢查,以診斷腎臟病理類型,病變程度及治療后的反應。
(3)對腎臟移植術后有嚴重的排異反應者,通過活檢確定治療方法。
2、用物準備
(1)常規消毒治療盤一套。
(2)無菌腎臟穿刺包:內有腎臟穿刺針、腰椎穿刺針、5ml和20ml注射7號針頭、尖頭手術刀、洞巾、紗布。
(3)其它用物:2%普魯卡因、無菌手套、多頭腹帶、小砂袋、盛有甲醛固定液之標本瓶、無菌生理鹽水、甲紫溶液。
3、操作與護理
(1)術前準備:
①進行普魯卡因皮試、測定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上術檢查正常者方可穿刺。
②進行靜脈腎盂造影及超聲檢查,以了解腎臟的位置、輪廓、功能及距離皮膚的深度,便于確定穿刺點。有條件者,可在放射線電視下選擇穿刺部位。
③測定血型,配血,必要時輸血。
④術前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消除顧慮,取得配合,并訓練病人床上使用便器,反復練習吸氣屏氣動作,以配合手術。
⑤準備穿刺體位,病人取俯臥位(最好臥于硬板床上),腹部墊以厚枕,以固定腎臟,防止向腹面移動。
⑥穿刺部位選擇,一般取背部12肋下緣0.5-1.0cm,距背正中線66.5cm,可參照X片校正,使穿刺點遠離腎門區,穿刺點確定后用甲紫在皮膚上作一標記。左側穿刺有可能損傷脾臟,故一般穿刺右腎,鋪好橡皮巾和治療巾。
⑦協助術者進行常規皮膚消毒,戴無菌手套,鋪洞巾,以2%普魯卡因自皮膚行局部浸潤麻醉直達腎包膜。
⑧術者先用腰椎穿針在穿刺點垂直刺入,以試腎臟距皮膚深度,針尖進入腎囊時有落空感,且針體隨呼吸運動,囑病人屏氣,將針徐徐推進,待觸有實物感時,用手指固定針的深度,退出腰穿針。
⑨根據測知的深度,在腎臟穿刺針梗上定好標記,皮膚至腎臟表面的距離為測知的深度,測知的深度減去0.5cm為1號標記物,如測知深度加4cm為2號標記物距針尖的距離.將20ml注射器與腎臟穿刺針上的膠管相接好,并抽入無菌生理鹽水10ml.
⑩在穿刺點用夾刀在皮膚上作一小切口,將腎臟穿刺針垂直刺入至1號標記物處,推注生理鹽水1-2ml,以去除堵塞針腔內的軟組織。然后將1號標記物移至2號標記物處。
⑾助手抽取注射器活塞使產生負壓,囑病人屏氣,術者將穿刺針迅速推進至2號標記處,隨即拔出。向腎臟穿刺的進、出針時間極短,約為0.25秒。
⑿拔出穿刺針后,用無菌紗布緊壓穿刺點,以膠布固定,壓上小砂袋,并以多頭腹帶包扎。囑病人原位靜臥半小時,然后取自由臥位,嚴格臥床24小時。
⒀用生理鹽水或空氣將穿刺針內腎組織沖出,置于甲醛固定液之標本瓶內,立即送化驗。
⒁整理病人床單及用物。
(2)注意事項:
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②密切觀察病情,每15分鐘測量脈搏、血壓1次,待2小時后,每1-2小時測1次。
③鼓勵病人多飲水,術后6小時無尿者,應進行靜脈輸液,觀察尿量、尿色、留取尿液標本送化驗。有肉眼血尿者應延長臥床時間直到血尿消失3次以上為止。
④注意觀察術后并發癥:
A、出血、血尿一般在1-6天內消失,偶見嚴重出血、腎周血腫。
B、腰痛。穿刺側腰痛多于1周內消失,偶可因血塊堵塞腎盂或輸尿管而引起腎絞痛。
C、感染。因無菌操作不嚴格,或原不感染病灶于穿刺后造成感染擴散所致。如發現上述現象應立即與醫生聯系,并作相應處理。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