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鼻部特定穴位以治療全身性疾病的一種治法稱鼻針療法。法將鼻部分為近50個穴位,如“腎穴”位于鼻尖端處,主治腎臟病變;“大腸”穴位于鼻翼正中,主治大腸病證。 鼻針療法,是在鼻部范圍內的一定穴位上進行針刺,借助臟腑、經絡的聯系以治療多種病癥的一種針刺方法。《靈樞•雜病》云:“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針灸大成》載有鼻準穴治鼻上生酒渣風;迎香穴治鼻息肉等。鼻針療法主要以祖國醫學對鼻部“色診”的理論為基礎,通過鼻部皮膚色澤變化來診治疾病為依據發展而來的。《靈樞•五色》說:“五色獨決于明堂,……明堂者,鼻也。”《靈樞•五閱五使》說:“五色之見于明堂,以觀五臟之氣。”即通過觀察鼻部色澤變化可以測知病生于何臟何腑。《素問•五臟別論》言:“五氣入鼻,藏于心肺。” 《瘡瘍全書》說:“鼻居面中,為一身之血運。”提出鼻對全身氣血及心肺之功能活動有重要作用。鼻是經絡、氣血密布之處,通過經絡與臟腑各部都聯系起來。《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宗氣上出于鼻而為嗅。”鼻是手、足陽明經與督脈交會之處,此外手少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任脈亦循行于鼻部,故鼻為陰陽會合、諸經聚集之處,氣血運行尤為旺盛,臟腑、氣血的變化都可反應于鼻。針刺鼻部的特定穴位可達疏通經絡、調通氣血、治療疾病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