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無副作用第 2 頁
不合理使用中藥造成的危害
近年來,對使用中藥造成危害的報道國內外都不難見到。如有篇文章中介紹長期服用中藥防己、木通后可造成腎功能損害;臺灣一家報紙曾報道一肝硬化病人服用“六味地黃丸”導致病情加重等,還有一些“江湖郎中”給患者不合理地長時間服用某些中藥,也對人身體造成了損害。這就要求我們更新一個觀念,中藥沒有任何副作用是不對的。如果一個有胃病的患者,當其他病需要服苦寒藥時,如果不顧忌脾胃,也許待其他病痊愈之時,而胃痛卻復發了,這也可以說是中藥的副作用。所以說,中藥的不合理使用是可以產生副作用的,但只要掌握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精髓,科學合理使用中藥,中藥的副作用是可以大大地降低甚至消除的。
如何避免中藥的副作用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任何學科都存在著不科學或者說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發展的方面,如果片面地追求其科學的一面,為尋求完美的結果而停止發展;或過分地強調不科學(不合理)的一方,就會失去其發展的機遇而使其過早夭折。所以,任何學科都應站在客觀、全面、科學的角度去分析它,中醫發展有一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是這個意思。
在臨床上,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用藥有“君、臣、佐、使”等就是讓人們在使用中藥時要講整體,區分個別,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例如,在用中藥梔子時,它有清三焦之火的用途,但臨床用時一些人服后可出現腹痛,少數人可出現腹瀉,而這部分人在停藥后大多可自行緩解。如果因急病不能停藥時,可加理氣止痛、健脾止瀉的中藥或用炒梔子,即可消除其副作用。還比如肝硬化腹水患者在用利尿藥的同時又怕傷陰,故加用養陰的中藥就可減輕或消除傷陰的副作用。
總之,只要按照中醫理論科學合理地使用中藥,注意加工、炮制及配伍,完全可以減輕或消除其副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