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中醫治療
中暑的中醫治療
中醫學認為,夏季感受暑熱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而正氣不足則是導致外邪侵襲而發病的內因。夏季暑氣當令,溫度高、濕度大,人體若正氣不足或勞累過度耗傷津氣,暑熱之氣便可侵入人體而發病,因此,本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一般情況下,老年人、長期臥床病人、產婦、新生兒容易中暑,室外作業者也容易中暑。張平醫生認為,本病的治療以清暑泄熱為基本治法,要突出一個“快”字。
中醫治療:依照病情辨證論治,可取得很好的療效。
暑入陽明 癥見突然高熱、頭痛頭暈、汗多口渴、苔黃燥、脈洪數等。本證為暑熱傷氣,熱盛陽明所致。治以清暑泄熱。白虎湯加減: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10g、蘆根30g、西瓜翠衣30g、粳米10g。
暑傷津氣 癥見發熱心煩、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脈虛無力等。本證為暑熱傷氣,津氣兩傷所致。治以清暑泄熱,生津益氣。清署益氣湯加減:西洋參10g、石斛10g、麥冬10g、黃連6g、竹葉10g、荷梗10g、知母10g、甘草10g、粳米10g、西瓜翠衣30g。
津氣欲脫 癥見發熱驟降、大汗不止、心煩口渴、精神倦怠、脈虛無力等。本證為暑傷津氣,氣虛欲脫所致。治以益氣,生津,固脫。生脈散加減:人參10g、麥冬30g、五味子10g、石斛10g、粳米10g、西瓜翠衣30g。
暑熱動風 癥見發熱、肢體抽搐、牙關緊閉、神昏不醒、脈象弦數等。本證為暑熱熾盛,引動肝風所致。治以清暑泄熱,平肝息風。羚羊鉤藤湯加減:羚羊角粉1.5g(沖服)、鉤藤10g、桑葉10g、川貝6g、鮮生地30g、菊花10g、生白芍10g、生甘草10g。
情況緊急時,可根據病情給予紫雪散、至寶丹、安宮牛黃丸鼻飼,也可針灸強刺激人中、內關等穴。
總之,中暑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我們做好防護,就可以避免傷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