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藥可引起中風?
降壓類藥物:有些高血壓患者由于降壓心切,自己到藥店購買藥品,或超量服用,或把多種藥物同時服用,致使血壓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導致腦部血供不足,血流緩慢,血液易于凝集。這對于已有腦動脈硬化、動脈內膜表面粗糙不平的中老年人,則很容易發生腦血栓,堵塞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因此,服用降壓藥,切不可操之過急,必須遵循醫生的意見。
利尿類藥物:常用的利尿藥,如速尿、雙氫克尿噻等,可直接作用于腎臟,促進水和電解質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劑量過大或時間過長,尿液排出就會增多,使體內水分大量丟失,血液濃縮,易致腦血栓形成。
解熱鎮痛類藥物:高熱病人往往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安乃近、撲熱息痛等退熱。這些藥物都是使人體大量出汗,增加散熱而使體溫下降的。但大量出汗失去水分,尤其是伴有嘔吐、腹瀉的中老年人,發汗使機體嚴重缺水,造成血液濃縮,促使腦血栓形成。因此,中老年人發燒大量出汗后,應及時通過輸液或飲用糖鹽水等補充水分,切不可大意。
止血類藥物:止血敏、止血芳酸、安絡血、6-氨基己酸等止血藥,過量使用易引起血栓形成,阻塞腦血管,導致腦中風。特別是腦動脈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有血栓形成傾向性的患者應禁用或慎用此類藥物。
抗凝類藥物:心臟瓣膜病已行機械瓣置換或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常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抗凝藥,如華法林等。若抗凝藥用量過大,則容易引起腦出血。因此,在服用抗凝藥期間,一定要注意監測凝血功能,以防發生意外。
鎮靜類藥物:許多鎮靜類、安眠類藥物,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若使用不當,特別是超量應用時,可引起血壓下降,影響大腦血流量,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發生中風。
避孕類藥物:口服避孕藥可引起顱內動脈或靜脈血栓形成。研究認為,此類血栓性中風的危險因素與避孕藥中雌激素的含量有關。每日服藥量超過50毫克者,易發生血栓性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