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歸經
歸經就是指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主要對某經(臟腑及其經絡)或某幾經發生明顯的作用,而對其他經則作用較小,或沒有作用。如同屬寒性藥物,雖然都具有清熱作用,但其作用范圍,或偏于清肺熱,或偏于清肝熱,各有所長。再如同一補藥,也有補肺、補脾、補腎等不同。因此,將各種藥物對機體各部分的治療作用作進一步歸納,使之系統化,這種便形成了歸經理論。
歸經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具體病證為依據的。經絡能溝通人體內外表里,在病變時,體表的疾病,可以影響到內臟;內臟的病變,也可以反映到體表。因此人體各部分發生病變時所出現的證候,可以通過經絡而獲得系統的認識。如肺經病變,每見喘、咳等證;肝經病變,每見脅痛、抽搐等證;心經病變,每見神昏、心悸等證。我們根據藥物的療效,與病機和臟腑、經絡密切結合起來,可以說明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起著主要醫療作用。如桔梗、杏仁能治胸悶、喘咳,歸肺經;全蝎能定抽搐,歸肝經;朱砂能安神,歸心經等。這說明歸經的理論,是具體指出藥效的所在,是從療效觀察中總結出來的。
但是,在應用藥物的時候,如果只掌握藥物的歸經,而忽略了四性、五味、升降浮沉等性能,是不夠全面的。因為某一臟腑、經絡發生病變,可能有的屬寒,有的屬熱,有的屬虛,的屬實。所以,不可只注意歸經,而將能歸該經的藥物不加區別地應用。同歸一經的藥物,其作用有溫、清、補、瀉的不同,如肺病咳嗽,雖然黃芩、干姜、百合、葶藶子都能歸肺經,可是在應用時,卻不一樣,黃芩主要清肺熱,干姜則能溫肺寒,百合補肺虛,而葶藶子則瀉肺實,如此等等。歸其他臟腑、經絡的藥物,也是這樣。可見,將中藥的多種性能結合起來,以之指導中藥的應用,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此外,我們還必須了解,由于臟腑經絡的病變可以相互影響,因此,在臨床用藥時,并不單純地使用某一經的藥物。如肺病而見脾虛者,每兼用補脾的藥物,使肺有所養而逐漸向愈;肝陽上亢由于腎陰不足者,每加用滋補腎陰的藥物,使肝有所涵而虛陽自潛。總之既要了解每一藥物的歸經,又要掌握臟腑、經絡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