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凡爾納:從心靈海岸到科幻帝國
尋找凡爾納:從心靈海岸到科幻帝國
2005年的法國海岸正準備迎來一個令人矚目的夏天。
整整100年前,當“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J.Verne)在法國北部海岸城市亞眠(Amien)去世的時候,他已經用他的100多部小說,編織了一系列用科學征服未來的絢麗圖景。無法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年輕的心靈曾經被這個講故事老頭的魔法點亮,與主人公們一起去經歷那些考驗智慧、勇氣和毅力的奇異旅程。
凡爾納曾說:“亞眠人理智,性格平穩(wěn),社會氛圍融洽,且頗有文學氣息。”
正是在遷居亞眠的前后,他陸續(xù)完成了最著名的海洋科幻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
大胡子列車員的微笑有種童話般的慈祥,列車靜悄悄地穿行在雨幕中,5分鐘后就已經遠離大工業(yè)時代的巴黎,進入綿延起伏的田園。1869年,也是這樣的春天里,凡爾納舉家北遷,由這條鐵路前往小城亞眠。
亞眠街道上的廣告牌在我眼前每30秒滾動一次,除了流行時尚,還有“2005凡爾納年”的字樣。來自法國其他城市、英國、加拿大法語區(qū)、美國等地的凡爾納研究者和他的狂熱追隨者聚集在亞眠大學的學習中心。我心中的神圣大餐正在以一種無法料想的方式進行——凡爾納的研究學者們填滿了長條桌間的空隙,數十張嘴發(fā)出的法語和法國腔的英語讓餐廳成了熱鬧無比的大食堂。除了學派上的論壇外,亞眠大學還是私人收藏者的大秀場。酒商Dolariccio先生所展示的葡萄酒瓶上都用凡爾納小說的封面或插圖作為標簽,這種酒該是他生前特別偏好的一種葡萄酒吧?老先生向我擠擠眼睛:“如同凡爾納與我的關系一樣——沒有任何關系!”
與眼下熱氣騰騰的氛圍不同,當初凡爾納離開了繁華的巴黎,來到亞眠選定的是一處離海不遠的寧靜居所。“亞眠人理智,性格平穩(wěn),社會氛圍融洽,且頗有文學氣息。”他曾說,
“這里離巴黎不遠,受其影響,卻無折磨人的嘈雜喧鬧。”正是在遷居亞眠的前后,他陸續(xù)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海洋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
“海洋便是一切。” 對海洋的感受,凡爾納曾借著尼摩船長的口吻這樣說,
“在海洋上,人們決不會感到孤寂,因為無論在哪一方面,他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動。海洋不屬于專制君主,在那里,我獨來獨往,無拘無束。在那里我是完全自由的。”
凡爾納讓堅毅又勇敢的尼摩船長駕駛著他的
“鸚鵡螺號”,在《海底兩萬里》中縱橫馳騁,而他自己則陸續(xù)買下過三艘船,“我愛上了這釘子和木板的集合體,就像20歲的小伙子狂戀著他的情人。”他用兒子和海峽之神的名字命名它們——圣米歇爾1號、2號和3號。曾經,凡爾納就這樣身穿漁民的服裝,親自駕駛著他的圣米歇爾號。船員是兩個老水手:亞力山大·勒隆和阿爾佛德雷·貝洛,他們都是頗有經驗的深海水手,會講很多海洋的故事。凡爾納還曾經和弟弟保羅乘坐“大東方號”經愛爾蘭的科克遠行到了美國紐約。水手的故事和他自己的航海經歷,為他創(chuàng)作海洋探險題材的小說積累了大量素材,更激發(fā)了他探索海洋奧秘的渴望。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封面
1969年,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成功以后,有人把這次科學探索與在100年前凡爾納寫成的科學幻想小說《從地球到月球》進行了對比,發(fā)現了驚人的相似之處。
我們在這個春天里造訪亞眠的海岸,在溫和的氣息中,有時也夾雜著一些陰郁,就像它攜帶淤泥的浪濤所呈現出的鉛灰色。可以肯定的是,法國北方地區(qū)的大海所透露出的敵意,非但沒使凡爾納掃興,反而喚起他內心的深沉回響,他的幻想甚至把他帶到與北冰洋,和神秘的冰川相接。1875年,他給他的書商——尤其喜歡地中海沿岸陽光明媚的迷人景致的赫澤爾——寫信說,“我喜歡多霧景色中,那種染有悲傷色彩的柔和。”
在他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里,“海洋”是讓孩子們的父親罹難、并在他們尋找父親時使他們陷于危險之中的傳統(tǒng)敵人。而在《海底兩萬里》中,海洋又是獲得能源與自由力量的源泉,一個無比慷慨的施主。在《大臣號》中,凡爾納又把海洋描繪成一個使死里逃生者互相殘殺、同類相斥的冷酷之地。直至在《海洋的入侵》一書中,海水涌進北非沙漠,凡爾納依然充滿著對海洋愛恨交集的認知與情感。
“我用大海發(fā)電,供給鸚鵡螺號熱和光,使它能夠航行。總而言之,電給它生命。”尼摩船長這樣解釋潛艇的動力來源。凡爾納不是撫摸水晶球的預言家,而是一位使用公式推導未來的人。“我一上來就摘錄了所有使我感興趣的或可能對我寫書有用的東西……我每天從頭至尾閱讀15份不同的報紙……發(fā)現什么有用的東西,就摘錄下來……到現在為止,我手中至少有20000條摘錄還沒有用上,可能會在今后的寫作中派上用場。”
對自然要素的充分了解,加上對19世紀所掌握的科學現實的遵循,凡爾納的作品充滿了扎實的想象:《氣球上的五星期》中的維多利亞號氣球在空中翱翔;兩部月亮小說中的炮彈飛脫而去;《地心游記》的主人公向地球內部探索;《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中極地火山在地心火的推動下噴發(fā)……一些科學預言在隨后的100年間相繼實現:現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幾乎與他的描述完全相同;將人類送上月亮的宇宙大炮則是運載火箭的雛形;人造飛行器則是現代宇宙飛船的前身。
1969年,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成功以后,有人把這次科學探索與在100年前凡爾納寫成的科學幻想小說《從地球到月球》進行了對比,發(fā)現了驚人的相似之處。阿波羅飛船有三名宇航員,凡爾納小說中乘炮彈上天的也是三個人;阿波羅飛船的航速是35533英尺/秒,而凡爾納小說中的巨船航速在36000英尺/秒;阿波羅飛船登月用了103小時30分,而凡爾納的炮彈到月球用了97小時13分20秒,僅僅相差6小時;小說主人公乘坐一枚巨型炮彈,被從美國的佛羅里達州發(fā)射出去,而美國宇航局的航天飛機也正是從佛州的卡納維拉爾角升空——研究者們相信,這不是巧合,因為經過驗證,赤道是最理想的飛行器發(fā)射場地,使得飛行器以最快速度擺脫引力,歐洲宇航局選擇的發(fā)射地點也因此選擇了圭亞納。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y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jié)?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qū)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fā)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