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旁長了個小疙瘩是何病
陜西車祥問:我今年53歲,去年發現右側睪丸旁長了一個小疙瘩,一家醫院診斷為附睪結核,需動手術。另一家醫院診斷為附睪結節,認為吃些藥即可。現我已服用了不少藥物,并無好轉,該怎么辦?
發生于附睪的結節樣腫塊,在臨床上并不少見。但究竟是何疾病引起往往容易誤診誤治。例如,附睪結核與慢性附睪炎很類似,皆可呈現為結節樣腫塊,兩者較難區別。
根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約有50%以上的附睪腫塊患者是由于炎癥所致,亦即慢性附睪炎所引起的纖維增生、附睪硬化,導致附睪腫塊的形成。慢性附睪炎患者除了可有附睪結節樣腫塊改變之外,常伴有前列腺炎、精囊炎或尿道炎。并發慢性前列腺炎時,化驗尿常規可見紅、白細胞,前列腺液常規檢查白細胞顯微鏡每高倍視野超過5—10個,而卵磷脂小體減少;可是附睪結核雖亦具有結節樣腫塊,但輸精管一般有增粗、變硬或有多處硬結成串珠樣改變。附睪結核形成的腫塊多局限于附睪尾部,質硬,易與陰囊皮膚粘連,久之可潰破形成竇道。患者可有泌尿系統及其他系統的結核病史。由于附睪結核發病率較低落,因此當附睪出現結節性腫塊時,應首先考慮為慢性附睪炎(即非特異性附睪炎)。若經較長時間抗炎治療,腫塊仍難以消退,則主張行附睪節除術。對于附睪結核,治療上應先行抗結核治療,腫塊若不消退,需行附睪及輸精管部分切除術。
臨床上另一種常見的附睪腫塊是精液囊腫。其位于附睪頭部,呈圓形,有囊性感,表面光滑,邊界清楚,b超檢查可明確診斷。治療上可行囊腫摘除或穿刺抽吸囊內液體的方法。
在附睪腫塊患者中較為少見的是附睪腫瘤。其多為良性,以腺瘤樣瘤最多。其治療方法一般為腫瘤摘除或做附睪切除。術后不復發不轉移。
發生于附睪的結節樣腫塊,在臨床上并不少見。但究竟是何疾病引起往往容易誤診誤治。例如,附睪結核與慢性附睪炎很類似,皆可呈現為結節樣腫塊,兩者較難區別。
根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約有50%以上的附睪腫塊患者是由于炎癥所致,亦即慢性附睪炎所引起的纖維增生、附睪硬化,導致附睪腫塊的形成。慢性附睪炎患者除了可有附睪結節樣腫塊改變之外,常伴有前列腺炎、精囊炎或尿道炎。并發慢性前列腺炎時,化驗尿常規可見紅、白細胞,前列腺液常規檢查白細胞顯微鏡每高倍視野超過5—10個,而卵磷脂小體減少;可是附睪結核雖亦具有結節樣腫塊,但輸精管一般有增粗、變硬或有多處硬結成串珠樣改變。附睪結核形成的腫塊多局限于附睪尾部,質硬,易與陰囊皮膚粘連,久之可潰破形成竇道。患者可有泌尿系統及其他系統的結核病史。由于附睪結核發病率較低落,因此當附睪出現結節性腫塊時,應首先考慮為慢性附睪炎(即非特異性附睪炎)。若經較長時間抗炎治療,腫塊仍難以消退,則主張行附睪節除術。對于附睪結核,治療上應先行抗結核治療,腫塊若不消退,需行附睪及輸精管部分切除術。
臨床上另一種常見的附睪腫塊是精液囊腫。其位于附睪頭部,呈圓形,有囊性感,表面光滑,邊界清楚,b超檢查可明確診斷。治療上可行囊腫摘除或穿刺抽吸囊內液體的方法。
在附睪腫塊患者中較為少見的是附睪腫瘤。其多為良性,以腺瘤樣瘤最多。其治療方法一般為腫瘤摘除或做附睪切除。術后不復發不轉移。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